摘要]洛杉磯用了50年治理霧霾,中國最少還要忍受霧霾30年?
“這是我和霧霾的私人恩怨!”——從央視離職“沉寂多時”的主持人柴靜,在2015年2月的最后一天,吶喊出響徹全網的一句話。過去的2014年,霧霾造訪的頻率是越來越高了,霧霾讓大氣污染又一次成為了國內人們關心的焦點。
經濟快速發展所帶來的大氣污染問題,先行工業化國家也曾經歷過,比如美國的洛杉磯,英國的倫敦,法國的巴黎,日本的東部沿海工業帶以及德國的魯爾工業區。照理,人類總是在進步的,如果我們在幾十年后還要重蹈他國的悲劇,人們不免會問:究竟是我們在閉著眼睛搞發展,還是假裝看不見他國發展過程中的經驗與教訓?
倫敦、洛杉磯的經驗表明,霧霾是可以治理的,不過上述兩個城市都用了數十年,中國需要多久?
倫敦霧霾曾造成數千人死亡
中國并不是遭受霧霾嚴重侵襲的第一個國家,歷史上的英國倫敦就曾以“霧都”著稱于世。1952年12月的“大煙霧”,是英國工業革命以來不斷惡化的空氣污染危機的大爆發。當時,倫敦大量家庭燒煤取暖,壁爐的煙囪和城里工廠的煙囪里不斷向空中噴射煙塵,與濕重的霧氣混合而成霧霾。官方統計有4000人死亡,科學家事后計算認為死亡人數三倍于此。1962年,倫敦又發生一次霧霾,造成約700人死亡。
倫敦“大煙霧”發生后,英國政府最初的反應是否認自己有任何責任。也否認有必要擬定新的法案。在部分議會議員的極力推動和促使下,英國政府才委托休·畢佛爵士撰寫了空氣污染調查報告。政府之后起草的法案經議會批準,于1956年出臺《清潔空氣法》。倫敦治霧霾真正見效,還是在1956年頒布了《清潔空氣法》之后。
美國佐治亞大學歷史系副教授麥赫姆指出,倫敦擺脫霧霾的主要手段是通過立法和規管,禁止家庭和工廠燒煤,此外,當時正值英國傳統制造業生產向海外轉移,國內開始產業轉型,幾年工夫就消除了霧霾,倫敦、曼徹斯特等城市的空氣質量明顯改觀。
雖然不再有殺傷力巨大的霧霾,但倫敦以及英國其他工業重鎮的空氣質量的改善則用了數十年,時至今日仍需努力。
洛杉磯治理霧霾的啟發
按照《洛杉磯霧霾啟示錄》作者的描述,上世紀四十年代后的洛杉磯,也曾遭受霧霾的嚴重侵襲。從時間跨度上看,洛杉磯的霧霾治理耗時極長,從1943年7月26日清晨出現嚴重霧霾天氣,到1970年《清潔空氣法案》的出臺經歷了整整27年,而到1999年一級污染警報的天數降為0則長達56年。
洛杉磯是如何走出霧霾困擾的?事實上,洛杉磯對霧霾的治理也不是一帆風順,與目前的中國一樣,對改善公共環境,存在不同利益間的博弈,汽車制造業反對任何對其利益有損的治理措施,環保人士則要求政府盡快立法引入嚴厲的環境保護措施。
由于雙方的博弈,在霧霾主要原因被揭示后的20多年,也就是直到1975年,才通過立法實現了所有汽車都安裝了尾氣凈化器,被認為是治理洛杉磯霧霾的一個具有實質意義的關鍵技術舉措。
由于洛杉磯是最早強制使用尾氣凈化器的城市,結果不但治理了霧霾,同時還順手牽羊,為美國打造了一批目前在世界領先的尾氣凈化器生產廠商,讓美國人掌握了尾氣凈化器最關鍵的核心生產技術。
1994年后,洛杉磯政府還要求售賣的汽車全部安裝“行駛診斷系統”,一旦車輛排污超標,馬上可以被相關部門監測到,車主就會接到脫離排污狀態和接受維修的通知。同時,洛杉磯要求機動車的燃料泵上裝配橡皮套,減少汽油蒸氣逸出。
此外,洛杉磯還注重開發應用智能交通系統,能平均減少車輛12%的出行時間,32%的交叉路口耽誤和30%的交叉路口不必要停車。
總結來看,洛杉磯對空氣污染的治理有三方面舉措:第一,面對現實,承認污染的嚴重性;第二,強化政府的作用,制定環保法律;三,使公眾參與到治理霧霾的過程中。
專家:中國治理霧霾還需要30年
近年來,中國不斷加大節能減排力度,推廣燃煤機組煙氣超低排放技術,嚴格控制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煙氣等達標排放;提高天然氣使用比例,2013年天然氣消費量突破1600億立方米。2013年全國能源消耗強度下降3.7%,即減少了2.2億噸煤炭消耗。
但受多方面因素影響,霧霾問題卻在近兩年有所加劇。特別是北京區域“霧霾”并沒有隨著上述節能減排和粉塵增長速度下降而減少,反而頻率越來越高、重“霧霾”越來越多,同樣呈逆勢增長。
據《中國低碳經濟發展報告(2014)》,英國、日本、德國、美國治理大氣污染的經歷,中國要“從根本上而不是一時”治理好霧霾、重現藍天白云,按照目前的經濟發展模式和技術水平,需要20年至30年時間。即使是采取最嚴厲的措施,采用最先進的技術,最快的實現經濟結構轉型,奇跡性的改善環境,也需要15年至20年左右的時間。
也有專家表示,最樂觀地預計中國的環境問題開始整體不可逆地好轉應該是在第二個30年之后。當然,這還得仰仗總體政策正確、國人配合。也就是說:中國人還得再忍受霧霾、污水等嚴重污染最少30年。日本由“川崎哮喘”、“水俁病”肆虐到環境全面好轉,用了大約30多年。中國現在的情況,比日本難多了。
?
相關鏈接:
四川重慶等地為治霾禁熏臘肉 被批“避重就輕”?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