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首頁   |  觀點PK  |  海口建言  |  評論  |  名人堂  |  社會長焦  |  椰風視點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評論>
    正視日本電飯煲,無需憤怒
    正視日本電飯煲,無需憤怒
    來源: 新京報 作者:劉遠舉 時間:2015-03-02 10:20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春節期間有多達45萬中國游客赴日消費,購物消費近60億人民幣。除了電飯煲等傳統熱門商品依然暢銷,溫水洗凈馬桶蓋成為今年的一大購物熱門。日本當地媒體稱,“馬桶蓋幾乎處于斷貨狀態”。

      日本馬桶蓋有特定消費群體

      春節前,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的一篇文章《去日本買只馬桶蓋》在網上熱傳。這篇文章描述了他所觀察到的“中國人在日本免稅商場的購物盛況”。

      電子化、智能化、帶熱水沖洗,烘干功能的馬桶蓋,從其本身價格與功能的對比來講,其效用的邊際提升并不高。所謂邊際提升,簡單地說,就是花了多少錢,帶來多少好處之間的一個比較。顯然,比起從公共衛生間,到獨立衛生間,再到蹲式便器,到抽水馬桶,最后到智能馬桶蓋,相對而言,最后一個環節是最可有可無的。也正因為如此,并不是每一個有購買能力的人都會去買智能馬桶蓋。反過來說,同等的錢帶來的提升效用最小。這就意味著,智能馬桶蓋是一個典型的消費升級產品。

      那么,能夠購買這個產品的消費者,都屬于中產階級,甚至上中產階級。這個階級有余錢,也有閑暇。加之網絡的發展,微博、朋友圈的炫耀作用,都會極大地刺激這個群體的購買欲望。更何況,根據日本企業的說法,雖然馬桶蓋是中國出口到日本,但其生產標準完全依據日本的相關標準,加之更低的消費稅收,在日本購買可謂物美價廉。所以,出現日本游時搶購智能馬桶的現象,也就并不奇怪了。

      正視產業鏈差距即可

      不過,歸根結底,中國人在日本瘋搶電飯煲、馬桶蓋,還是因為這些產品的性能優勢。雖然有媒體發現,受到去日本旅游的中國游客歡迎的一款智能馬桶蓋,是中國寧波生產的,不過,馬桶蓋雖然在寧波生產,但仍然是出于日本技術。

      在《去日本買只馬桶蓋》一文中,這種技術差距表露得更加明白。吳曉波援引了生產電飯煲的美的公司的工程師的話:“日本電飯煲的內膽在材料上有很大的創新,煮出來的米飯粒粒晶瑩,不會黏糊,真的不錯,有時候我們去日本,領導也會悄悄地讓我們拎一兩只回來。”而其原因則在于材質上的問題,而美的“現在還沒有找到辦法。”

      這些看似簡單的產品其實并不簡單。塑料件的緊密,背后是注塑技術;判斷水溫與氣壓,機器的智能要依靠傳感器與軟件;而耐用性則與材料、熱處理等相關;這些環節都搞好了,最后還要依靠裝配線上工人的技能與責任心。而且,既然是商品化生產,從研發到生產到裝配,還得在一定成本之下,所以,一個電飯煲,一個馬桶蓋背后,是國家產業鏈的整體實力。

      以前讀大學的時候,愛華、索尼的隨身聽非常流行,便宜的300多,貴的一千多。中國自己的品牌則明顯要粗笨一些。日本產品的優勢之一在于機械部分,后來,正是因為MP3不需要精密的機械部分,才為中國制造的MP3取代隨身聽提供了一個有利的優勢。

      那么,當年的中國能否制造出那么小巧的隨身聽呢?也許可以,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基于產業鏈的差距,良品率、加工方式、返修率等可以預見的問題,必然造成價格遠遠高于日本人生產的。

      有人說,中國的目光,不應在這些小東西上,而在于軍艦、航母、登月等等,但是,這些東西都是不計成本生產出來的。如果樂觀地說,各有各的優勢,如果更加保守一些,某種程度上看,隨身聽、電飯煲反映了更大的技術基礎與底蘊。所以,說日本電飯煲好,并不奇怪,應該正視,無需憤怒。

      應該看到,中國正在飛速發展,生產技術也不斷追趕,30年改革開放,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打造出來的世界工廠,聲名在外,也名副其實。比如,松下把馬桶蓋放在寧波生產,除了中國低廉的成本,成熟的產業聚集,也是重要因素。但是,與此同時,迅速與國外縮小的差距,也意味著依靠國外轉移技術提升生產效率與競爭力的方式不再可行,唯有技術創新,才是中國制造業的唯一生路。

    ?

    (編輯:林婧)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