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瓊州市一美女周日喝了三罐啤酒,周一她被送進醫院,周三離開了這個世界!!驗尸結果她死于細螺旋體病,她直接用嘴對瓶飲用。實驗證明瓶體受到鼠尿污染……”這是昨天在微信上熱傳的一條提醒信息,嚇到了很多人。
       
     您當前的位置 : 社會新聞>

    易拉罐沾老鼠尿成“奪命飲料”?這條謠言傳了16年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5-01-06 15:09

      “瓊州市一美女周日喝了三罐啤酒,周一她被送進醫院,周三離開了這個世界!!驗尸結果她死于細螺旋體病,她直接用嘴對瓶飲用。實驗證明瓶體受到鼠尿污染……”這是昨天在微信上熱傳的一條提醒信息,嚇到了很多人。渴了來罐飲料,拉開易拉罐環直接喝,多少人都有過這個舉動啊!難道我們一直處在致命危險之中?記者求證發現,這事完全不靠譜,這條謠言已經傳了16年!

      “活捉”謠言

      喝下“鼠尿啤酒”美女喪命

      瓊海市一美女周日喝了三罐啤酒,周一她被送進醫院,周三離開了這個世界!!驗尸結果她死于細螺旋體病,她直接用嘴對瓶飲用。實驗證明瓶體受到鼠尿污染,鼠尿含有致命的細螺旋病毒。

      瓶裝啤酒從倉庫運送到商店沒有清洗。另外,最好也不要啤酒瓶直接吹,那里有鐵銹和腸胃致病菌。

      馬上求證

      真有細螺旋體病嗎?

      有,但醫生工作30多年也沒接診過1例

      在昨天這條熱轉的微信中,提及的最專業的一個詞就是細螺旋體病。這個詞對大眾來說是非常陌生的。

      江蘇省人民醫院感染內科周東輝主任醫師告訴記者,這個病是確實是存在的,還真和鼠尿有關系。細螺旋體病又叫鉤端螺旋體病。鉤端螺旋體是一種類似細菌的生物,宿主非常廣泛,家畜、野生動物都可以攜帶,但主要傳染源還是老鼠。鉤端螺旋體隨老鼠排泄物排出后污染土壤和水源,病原體通過破損的皮膚進入人體,可能會使人染病。

      周東輝表示,江蘇并沒報告過“鼠尿病”病例,另外鼠尿病的發病期也不在冬季。雖“鼠尿病”確實存在,但是周醫生工作30多年,從來沒遇到過。

      謠言大解剖

      1易拉罐上會有“鼠尿病”細菌嗎?

      這種菌“嬌貴”得很,離水存活時間只有幾分鐘

      沾鼠尿的“奪命飲料”這個故事讓人“信服”的原因之一,在于我們確實不能排除易拉罐上有沾上鼠尿的可能。那么在沾有鼠尿的前提下,所謂的“致命細菌”會傳染到人體嗎?

      據了解,“鼠尿病”細菌得以傳播,有一個重要的條件是水。一旦離了水分,鉤端螺旋體存活的時間只有幾分鐘而已。周東輝主任醫師也表示,感染鉤端螺旋體的病例,也往往接觸過有水的環境。比如在水田里耕作、挖掘隧道、或是參加過抗洪救災的工作。這種細菌“嬌貴”得很,要在可樂罐上存活下來,非常難。

      另外一個需要注意的細節是,鉤端螺旋體通常都是經過皮膚或粘膜的破潰進入人體、進而感染的。除非口腔等消化道有潰瘍的存在,否則消化道傳播的可能性也不大。

      2染上“鼠尿病”三天奪命?

      很好診斷,用青霉素就能控制病情

      周日喝啤酒,周一入院,周三就去世,尸檢才找到原因?在微信中,“鼠尿病”來勢洶洶,甚至到病人去世了連診斷都出不來——這就完全是胡扯了。

      周東輝主任醫師告訴記者,鼠尿病是有一些典型的癥狀的,比如初期會發燒、頭痛,很快會出現黃疸,有一些患者還有出血性的癥狀,有些病例還會出現呼吸道損傷等等。它的檢測也沒有那么難,一項小小的化驗就可以了。

      至于“鼠尿病”會對人體有多大的損傷,也是因人而異的,輕癥的不少患者還能自愈,所以有些醫生也不主張對輕癥患者用藥。周東輝主任醫師表示,如果不及時治療,重癥的“鼠尿病”會導致死亡,但一旦確診的話,用青霉素就能控制住病情了。

      如果說非有什么事實和三天搭邊的話,那就是“鼠尿病”的潛伏期一般只有三天,發病確實比較快。

      3那鼠尿真的就不恐怖了嗎?

      本身無毒,帶病毒可能引起出血熱

      那么鼠尿真的就一點危害都沒有嗎?周東輝主任醫師表示,鼠尿本身是無毒的,但是如果帶有病毒的話,還是會給人體帶來一些損害。相比較幾乎見不到的“鼠尿病”,因為鼠尿中帶有的病毒,導致患上出血熱的情況周醫生倒是接診過的,但數量也很少。流行性出血熱并不是新鮮病種,早前這種流行病曾肆虐一時,之后隨著鼠類動物的逐漸減少,這種病的發病率也大大降低。現在出血熱通常發生在農村地區,通常因為人接觸了被老鼠的尿液、糞便、唾液污染的食物和環境而感染的。不過大家也不用擔心,因為這種出血熱現在也是完全可以治療的。

      -醫生意見:

      可樂、啤酒對瓶“吹”沒有大問題

      “老鼠通常喜歡有香味的食物,所以可樂罐、汽水瓶并不是老鼠會污染的重災區。”周東輝主任醫師表示,他在日常生活中也會對著飲料罐直接喝飲料,這沒有大問題。如果拿到手的飲料罐確實比較臟,那擦一擦也是必要的;如果你特別愛干凈,喜歡用吸管喝飲料,也是可以的。至于直接喝,也不會有大問題。

      至于微信中提到的罐口和啤酒瓶口可能會有鐵銹和腸胃致病菌,周東輝主任醫師表示,鐵銹就是氧化了的鐵元素,我們平常炒菜用的鍋子也會有鐵銹的存在,所以對鐵銹這成分,一點都不用擔心。致病菌是會有的,但不過分臟污的話,也是人體的抵抗力能對付的。

      16年謠言演化史

      實際上,早在2011年,果殼網謠言粉碎機欄目就對鼠尿可樂罐致命的謠言進行過抽絲剝繭的分析。科學松鼠會成員,古生物學博士生Ent就援引了著名流言破解網Snopes的追蹤,列出了這條謠言演進的“前世今生”。令人吃驚的是,這條謠言已經整整存在了16年多,并且在流傳中不斷“豐滿”起來。

      ◎1998年10月,消息在國外網上出現,但當時沒有任何受害者的信息,只是說“一個家人的朋友”。

      ◎1999年9月,主人工成了夏威夷的一個倉庫管理員,在打掃完特別臟的倉庫后,不幸感染某種漢坦病毒,最后全身器官衰竭,慘死醫院。這個故事沒有結論,只是說尸檢結果已經送做進一步研究。

      ◎1999年-2001年,故事主人公“四處搬家”,出現了各國版本,主人公也遭受各種不幸。

      ◎2002年,雖然故事主人公是個比利時女子,但故事第一次有了中文版。在中文版的這個故事里,一位比利時女子星期天去劃船的時候把幾罐可樂帶上了船里的冰箱,然后周一住院,周三去世。最后的研究結果出自西班牙的機構。

      ◎2005年,中文版故事繼續,不過這位女子“搬家”到了北德克薩斯,研究也轉移到了莫須有的NYCU機構。

      ◎2011年,主人公也成了中國人,地點在廣州花都區,故事里沒了劃船的情節,但因為“危險就潛伏在國門之內”,因此引發的恐慌更大了。

      ◎2015年,主人公成了“瓊州市一美女“,“肇事”飲料從可樂變成了啤酒,其余情節均不變。

      【揚子微評】

      謠言為何經久不衰值得反思

      2008年,筆者在某報記者站工作的時候,從網絡上發現了類似情節的謠言,地點也在國內,不過不是瓊海,致命的不是“鼠尿啤酒”而是“鼠尿可樂”。當時鎮江一家大醫院傳染病科的一位資深醫生告訴筆者,那種所謂的“致命”鉤端螺旋體,他也只是上學的時候在書本上看到過,工作多年從來沒碰到過此類病例。現實中老鼠尿到可樂罐上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老百姓根本沒有必要擔心。

      筆者的領導當時直接pass掉了這篇報道,理由是這種罕見到虛無的“鼠尿致命”案例沒有什么現實的警示意義。其實當時筆者只是想辟一下謠,大家認識它是怎么回事,謠言就被殺死了,省得它再到處傳,煩人。

      今天,當致命鼠尿病以“鼠尿啤酒”的形式再次出現,并假借微信這個全新的傳播渠道廣為擴散的時候,我們不得不反思:這樣一個持續16年的謠言,它為何有如此頑強的生命力?

      不難發現,“鼠尿謠言”包含那么一點真實性(鼠尿是有可能攜帶“致病體”),編造的情節很貼近生活(某地某人說得言辭鑿鑿),又用“為你愛的人轉”等煽動性語言綁架人的感情,其迷惑性、鼓動性不言而喻,很多第一次看到的人,可能和6年前的我一樣,很輕易相信,原來這種危險就潛伏在身邊,我卻不知道!這種擔心甚至恐慌又降低了人的判斷力,更助長了謠言的傳播——這幾乎是所有謠言的共性,或者說是傳播規律。

      權威而及時的辟謠顯然是必要的,不僅要讓人們知道謠言的假,更要讓人們透徹地認識謠言,并清楚了解謠言的共性,主動提升防御力,自覺識別今后可能遇到的更惡劣的謠言,這樣才能反過來殺死謠言,阻斷其傳播。

      回到“鼠尿謠言”,其實樂觀地說,這個經久不衰的謠言并沒有實際的殺傷力,即便其中的情節是真的,預防起來也是輕而易舉。它不至于像此前已經被警方證偽的“艾滋病針頭”“麻醉取腎”等謠言給公眾心理帶來較大影響。甚至樂觀地說,“鼠尿謠言”附帶地提醒了我們:要注意食品安全哦。

    ?

    ?

    相關鏈接:

    易拉罐當戒指玩 海口一小孩手指被“咬”消防官兵幫忙
    英國“無敵”級航母遭賤賣 或被造易拉罐和剃須刀
    易拉罐存在細菌不衛生 建議:喝前先用水洗罐體

    ?

    相關鏈接:
    易拉罐存在細菌不衛生 建議:喝前先用水洗罐體
    易拉罐當戒指玩 海口一小孩手指被“咬”消防官兵幫忙
    [來源:揚子晚報] [作者:楊彥] [編輯:林婧]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