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類人被舉報吃空餉
陳景云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單單是其供職的零陵區七里店街道辦事處,包括他在內就有至少33人曾經吃過空餉。
他列舉的吃空餉人員主要分為3類。前兩類分別是改非人員、退養人員。
這兩類人員的產生,與一道年齡線有關。在一些地方,超過這條線仍擔任某級別領導職務的干部,通常要改為非領導職務(簡稱“改非”)。有的人員超過這條線,則會保留工資、離崗退養。陳景云稱,這一年齡線在零陵區曾是45歲。
記者看到,在陳景云所寫的吃空餉人員名單中,他把自己劃入了“改非干部吃空餉”類,共3人,而被指吃空餉的退養人員共9人。
永州一名官員用“土政策”評價這一做法。“按道理不能這么弄,可為了解決超編、領導超職數的問題,一些地方就把到年齡的干部‘一刀切’了。”
第三類是外出人員。陳景云解釋,有關部門在過去曾鼓勵分流、下海,員工給單位交一些錢即可在外自主謀生,有的還可繼續領取工資或補助。這類人員有7人。
記者注意到,上述三類群體的共同特點是:當年均因土政策而離崗,如今年齡大多50歲以上,級別相當于正科或副科。
2003年,陳景云第一次向上級反映吃空餉問題。“當時是匿名給紀檢、組織、人事部門寫信。”陳景云說,他并未針對具體單位,只是描述這種現象比較嚴重,“同時,有些地方明明一個職位可以做的事情,卻要五六個人去做,增加了干部編制”。
3年后,有一次,區里召開加強干部管理的座談會,已是七里店街道辦副書記的陳景云再次提出這個觀點。
這些情況反映沒有回音。直到今年4月,陳景云發帖“自首式舉報”,零陵區這一歷史遺留問題終于引起關注。
2011年,零陵區已被曝光一起百余名教師吃空餉的事件。
陳景云發帖舉報的時候,湖南省各地整治“吃空餉”、“在編不在崗”的行動開展已久。全國范圍內,針對“吃空餉”的大規模治理也屢見報端。
永州對此項整治頗為重視。永州市委書記陳文浩曾在一次調研中強調,機構編制部門要利用“三超兩亂”專項治理的契機,著力解決好過去不能解決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要建章立制,在制度上做文章。
整治無疑取得了一定成果,據《永州日報》2014年8月23日報道,截至6月底,永州市共自查出機關事業單位各類“吃空餉”人員498人,已糾正處理401人,追繳資金276.35萬元。
報道披露,永州市祁陽縣、零陵區的工作力度較大,在追繳的276.35萬元資金中,這兩個區縣占了95%以上。
《永州日報》開始公示部分區縣、單位的“在編不在崗”人員名單。陳景云統計發現,單在今年4月,零陵區9家單位就公示了184人。
陳景云有些疑惑:零陵區9家單位184人在編不在崗,那么,全區所有單位會有多少人吃空餉?永州11區縣的數量,是否會超過官方公布的498人?
“零陵區吃空餉人員共有770多人。”陳景云稱,這個數據是一名基層干部告訴他的,來源是一次會議。后來,“770人吃空餉”的說法被多家媒體引用。
對該數據的真實性,官方此前接受《北京青年報》采訪時不予回應。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