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2日,余國蓉被從泰國押解回國。
2014年7月22日,公安部召開電視電話會議,部署集中開展緝捕在逃境外經濟犯罪嫌疑人專項行動。公安部黨委副書記、副部長劉金國(中)到會講話。
高樓林立的北京金融街上,匯集了中國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中國最高金融決策和監管機構,各家商業銀行、信托公司、保險公司也都以在此擁有辦公場所為榮。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就在這兒的一棟高層建筑中,還隱藏著一支專業而神秘的經濟犯罪緝捕隊伍——公安部“獵狐2014”行動組。他們仿佛一群精明的“獵人”,時刻緊盯著紙醉金迷的“狐貍”們。
2014年7月22日,公安部召開電視電話會議,決定從即日起到年底,集中開展緝捕在逃境外經濟犯罪嫌疑人的專項行動“獵狐2014”。8天后,《環球人物》雜志記者對這支行動組進行了獨家探訪,見證一張撒向外逃經濟犯罪嫌疑人的大網正有序收口。
形勢:境外緝捕逐年加速
步入行動組駐地,首先引起記者注意的,是“獵狐2014”醒目的行動標志。傾斜的字體,讓整個標志看起來像一輛高速奔馳的列車,前面的警徽則象征著這輛列車要在法律的引領下行進,做到執法莊嚴。標志設計者、公安部經濟犯罪偵查局(下文稱經偵局)副局長、“獵狐2014”行動辦公室負責人劉冬告訴記者,他特意把“1”加長,做成紅色箭頭,是寄托工作爭創一流、不斷取得新成績的美好愿望,也表示法律利劍正在行動。
在專項行動大辦公室墻面懸掛的大幅國際地圖上,密密麻麻貼滿了紅點,每一個都代表著嫌疑人可能隱藏的地點。藍色背景的排行榜緊挨一旁,各省市自治區已經緝捕的嫌疑人人數和全國排名清楚醒目、實時更新。十余名身著制服的警務人員正忙得不可開交,每個人面前都堆著厚厚的幾摞文件。這里就像一個戰場指揮所,只不過警察的對手遠在千里之外的異國他鄉。
劉冬告訴《環球人物》雜志記者,針對境外在逃經濟犯罪嫌疑人的系統性緝捕工作始于上世紀90年代。當時,隨著經濟的深入發展,經濟犯罪增多,一些重大經濟犯罪嫌疑人作案后攜款潛逃至境外的情況不斷增加。在這樣的大背景下,1998年公安部成立了經偵局,其主要職責是打擊經濟犯罪,包括合同詐騙、職務侵占、非法集資、商業賄賂、金融證券犯罪等近90個罪名,境外追捕經濟犯罪嫌疑人的大幕也正式拉開。
中國外逃經濟犯的群體到底有多大,權威部門一直沒有發布完整、確切的統計。據中新網報道,中國有關部門2006年掌握的情況顯示,中國外逃的經濟犯罪嫌疑人在800人左右,涉案金額近700億元人民幣。另據中國社科院2011年的一份報告顯示,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包括“裸官”在內的各種貪官等有1.8萬人外逃,攜帶款項8000億元人民幣。但在記者采訪過程中,多位行動組成員都表示,實際情況并不像媒體猜測的那樣嚴重。“近年來,雖然經濟犯罪嫌疑人潛逃境外有增多趨勢,但境外緝捕工作也在逐年加速。”劉冬說,自2008年以來,全國各級公安機關先后從54個國家和地區抓回經濟犯罪嫌疑人730余人。
如今,緝捕在逃境外經濟犯罪嫌疑人的指導協調,以及赴境外緝捕工作,主要由經偵局專設的追逃行動隊負責。他們與公安部國際合作局密切協作,通過國際執法合作,采取非法移民遣返、引渡、勸返等途徑開展緝捕,“高峰時期,每個人手上處于活躍期的案件能達到數十起。”2013年,為加大威懾力度、提高緝捕效率,經偵局與國際合作局首次嘗試以專項行動的方式展開境外緝捕行動,并取得了顯著成果——當年便抓獲潛逃到境外的各類經濟犯罪嫌疑人151人。
這次,為了加強“獵狐2014”的行動力量,經偵局專門從全國各地抽調了一批追逃精英到行動組工作,整個團隊的平均年齡只有30多歲,人員素質卻相當高,有經濟學博士、法律碩士,還有英國留學的海歸。“都說經濟犯罪嫌疑人學歷高、智商高,我們完全可以做到用博士偵查員抓博士犯罪嫌疑人!”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