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您當前的位置 : 國內新聞>

    我國9成農民用房無抗震措施 抗震房補貼杯水車薪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4-08-17 08:40

      患癌土坯房

      在地震多發地區,平時遮陰擋雨卻沒有抗震能力的房屋,實際上就像潛伏的癌癥,一旦暴發就只能等死。

      6.5級地震奪617條人命,令人震驚。事后,有專家分析說,此次地震造成如此規模傷亡主要原因有四:一是震級較大;二是震源淺;三是災區人口密集,達265人每平方千米;四是災區房屋抗震性能差。

      京華時報記者在龍頭山鎮發現,該次地震導致大多數人員傷亡的原因均為房屋倒塌、下沉所致,只有少部分遇難者被落石砸中致死。

      上述情況,與魯甸農村地區土坯房抗震性能差有關。銀屏村陳家坪子社共42戶人家,有36戶房屋倒塌,基本都為土木結構的土坯房。這些土坯房中房齡長的已有百年歷史,房齡短的也有20年左右。

      陳家此次倒塌的兩層土坯房建于1994年,每層250平方米,已有20年房齡。陳家人沒有考慮過房屋抗震的問題。

      “能建起來有得住就不錯了,想不到那些方面。”老三陳立平說,1994年房屋建完后,家里就欠了2萬塊錢,到2000年后才還清。

      8間土坯房住了三家人。左側三間屋是老三陳立平家,右側五間屋為老四老五兩家合住。

      “我們和老五還沒分家,我們就想能賺個錢,蓋個房子,分個家。”老四媳婦周清翠說。

      老三陳立平去年在幾兄弟中率先蓋了70多平米的兩間磚混結構洋房,一共花費9萬元。陳立平夫婦為此欠下了5萬元。另4萬元是兩人從2004年到浙江打工至今的所有積蓄,“三個孩子在上學,錢都是一點一點摳著剩下來的。”

      2004年,陳立平夫婦和三兄弟四家人,進入浙江建筑工地做臨時工,現在一天150元工錢,“下雨就沒法做。”每人一個月頂多賺到2000多元,刨去吃住,所剩無幾。

      利用從工地上學來的本領,去年,陳立平夫婦自己買來了水泥鋼筋,兩個人一天一天把70多平米的新房蓋起。這兩間自建毛坯房在此次地震中毫發無損。

      陳立平說,村里所有的磚混結構洋房都是自建的,“找幾個人,包吃住,每天給150塊錢工錢,不用幾個月就能建好。”對于這樣的房屋是否抗震,他們也說不清楚,“沒有想過。”

      盡管近10多年來,村里時常發生地震。

      據了解,魯甸縣農村房屋以磚混和土木結構為主,普遍未經抗震設防,抗震性能差。

      此次魯甸地震后,倒塌的多是民房和舊房。很多農戶仍住在土坯房中,很多民房的樓層較高,但部分房屋基本沒有承重框架。

      “我們在地震帶?”

      對于村子所處地震帶一事,村民知之甚少。“我們在地震帶?”京華時報記者采訪時,碰到不少村民的反問。

      這樣的民房難以在魯甸這樣地質災害頻發的地區屹立不倒。

      云南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李連舉介紹,云南地處歐亞和印度洋兩大板塊的碰撞結合帶,震區位于碰撞帶的東側、歐亞板塊中的揚子小板塊內。印度洋板塊向北俯沖擠壓作用時刻都在進行,導致云南地震頻發,地質災害威脅嚴重。

      以龍頭山鎮為中心的30公里范圍內,一直頻發地震:2004年8月10日魯甸桃源5.6級地震;2003年11月15日,魯甸桃源5.1級地震;1983年6月4日,巧家包谷垴4.9級地震;1909年5月15日,魯甸茨院5.5級地震。

      實際上,中國地震局《2014年度全國地震重點危險區匯總研究報告》表明,魯甸縣在2013年底便被劃入“2014年川滇交界東部地震重點危險區域”。

      除了地震,這里地質復雜。

      據調查資料顯示,地震前4縣1區(魯甸縣、巧家縣、會澤縣、永善縣、昭陽區)共有地質災害點1579個,以滑坡、崩塌為主。

      魯甸縣政府官網信息顯示,從今年6月降雨開始,魯甸境內便開始出現泥石流滑坡災情。7月23日,持續降雨就已造成小寨、龍頭山、樂紅三鎮境內發生不同程度的地質災害,尤以龍頭山鎮葫蘆橋山體滑坡最為嚴重。

      7月24日,云南省國土資源廳滇東北地質災害防治專家組組長姜興武一行曾抵達魯甸,深入龍頭山7·23葫蘆橋山體滑坡災害點勘查,當時葫蘆橋滑坡體上方已出現500多米長、三至四米寬的大裂縫,每天都有山體滑坡發生。

      當時姜興武認為:葫蘆橋滑坡體規模大、邊坡陡,處理難度比較大;如果采取削坡方式治理,資金至少需要三千萬到五千萬元,且治理時間至少也要一年半左右。

      7月23日的災情出現后,魯甸縣將受災區域群眾緊急轉移。

      銀屏村離龍頭山鎮約有25公里,銀屏村的箐地社離村委會所在的陳家坪子社還有七八公里的山路。箐地社與另一重災村西屏村分列在一座山的兩面。就在這座山上,每年5月到10月的汛期,時常會出現泥石流和滑坡。22戶村民居住在山腳,受地質災害之困,幸運的是此次地震中,箐地社沒有人員死亡。

      但山頂那塊重達幾千斤的巨石仍然讓這22戶居民不安。

      箐地社社長楊明云稱,只要連續降雨,就有石頭滾下山,“我在家的時候,每天都要上山去看看,那塊大石頭什么情況,哪塊石頭在動了。”

      對于村子所處地震帶一事,村民知之甚少。

      “我們在地震帶?”記者采訪時,碰到不少村民的反問。

      銀屏村村書記李春發介紹,村內共有30個社,彼此比較分散,村里每年會把幾個社并為一個點,分點式組織兩次防震、防滑坡、防泥石流的宣傳培訓,但是參與人數屈指可數,“大多數人外出打工了,剩下的人都在干農活,幾乎沒有人。”

      為此,村里又以社為單位,由社長向每家每戶發放防震防災的小手冊。

      但對于手冊的宣傳防震的效果如何,李春發并不能保證,“我們不可能也做不到強制讓他們看。”

      這一次,塌了的土坯房和站著的磚混房,讓銀屏村的人開始思考房屋抗震的問題。

      這種意識,在2003年時其實就該樹立。

      2003年11月15日凌晨2時49分,魯甸發生5.1級地震,造成4人遇難,14人重傷。

      這一年,銀屏村并未受到地震的威脅,陳家坪子社只有一戶村民家的大門上方出現了一道不大的裂縫。這道裂縫并沒有引起重視,這一家人用水泥把裂縫糊了糊,算是處理。

      “在地震多發地區,平時遮風擋雨卻沒有抗震能力的房屋,實際上就像潛伏的癌癥,一旦暴發就只能等死。”一名接受采訪的國稅局工作人員稱。

      記者在災區看到,有抗震設計的一些樓房確實沒有倒。在震中龍頭山鎮,就在一片土坯房倒塌形成的廢墟旁,6棟采用了抗震設計的小樓屹立不倒。

    相關鏈接:
    墨西哥中南發生5.8級地震 震源深度53公里(圖)
    青海海西都蘭縣發生3.1級地震 震源深度7千米(圖)
    為魯甸祈福 關于魯甸地震的作文大全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 [編輯:覃業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