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您當前的位置 : 社會新聞>

    廈大教授“誘奸”女學生,算不算犯罪?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4-07-14 14:51

      在這炎炎在夏日,廈門大學無疑是多事之秋。先是女教授炮轟校長就餐特權,校長隔空回應。校長話音未落,博文《對汀洋的聲援——控訴廈門大學淫獸教師吳春明長期猥褻誘奸女學生》再次把廈大推到風口浪尖。該博文“青春大篷車”是受害者之一,她出面指證,博導吳春明長期猥褻誘奸女生。面對洶涌的民意,廈門大學馬上“切割責任”,回應稱中止吳春明博導資格并成立專門工作組,“對師德師風問題零容忍,發現一起堅決查處一起,絕不姑息”。一時間,“廈大博導涉嫌誘奸女生”成為各大門戶網站的熱點新聞。13日,在新浪網,該新聞的點擊率超過世界杯,名列當日新聞排行榜的前十位。

      “博導”、“女大學生”和“誘奸”等詞匯,與情色聯系在起,非常吸引眼球,引起網民大量吐槽。一些網民口誅筆伐時將此事娛樂化,把矛頭對準勇敢地站出來指控的受害女生。“蒼蠅不盯無縫的蛋”、“一個巴掌拍不響”、”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狗咬狗一嘴毛”、“半推半就投懷送抱”和“你情我愿各取所需”等批評聲,遍布各大網站新聞和微博的跟帖,在出面指證的受傷女生傷口上撒了一把鹽。

      在筆者看來,第一,受害女生只是教育體制培養出的“乖乖女”。從小學、中學到大學,我們的教育從來都是將學生培養成“乖乖女”,凡事都要聽老師的,奉老師話如圣旨。雖然女大學生是成年人,有一定的認知能力,但是學生畢竟和社會接觸少,分辨能力有限,加上對導師的崇拜,沒有了反抗、質疑的能力和精神,遇到事情只會唯唯諾諾地承受。一些人面獸心的教師,利用女學生對老師的尊重和敬仰,借“推薦發表論文或保研、發放補貼”等恩惠行不義之舉,得手后還得意洋洋地稱,“大家都是成年人,你情我愿各取所需”。

      第二,受害女生選擇屈從是無奈。“所有的考古學生都面臨著發表文章、畢業找工作或保研保博的問題,這些問題就成為了考古女生們的死穴。而淫獸教師就盯準了考古女生的這些個弱點,以指導論文為由,制造二人獨處機會,伺機上下其手,如果不從,十年寒窗就可能付之東流。目前嚴竣的就業形勢,更讓985院校畢業證顯示出巨大的誘惑,多少名企的敲門磚靠的就是這個。我們不要過多地斥責這些受害女生,不要再用“在學位面前,再矜持的學霸也會脫褲子”的言語相加。

      第三,受害女生需要正義的支持。正如“青春大篷車”所說,“廈大考古專業,成了吳春明私人財產,更成為他發泄淫欲的場所”,“將傳道授業解惑這些應盡的義務,演變成一場場赤裸裸的交易”。“我承受著來自道德和自身良知的巨大壓力,為自己走上了歧路而深深悔恨”,但“我不愿再看到有女生重蹈我覆轍”,“不愿看到再有女生因為此事割腕輕生受到傷害”,“讓我們看到正義的力量。這樣我們會變得更加勇敢,也許還會有更多受害者能夠站出來控訴淫獸的累累惡行”。如果我們站在娛樂化的角度,不分青紅皂白各打五十大板,真像將被埋沒,更多的“吳春明們”將更加肆無豈憚,得不到應有的懲罰。受害學生的軟弱將制造更多的受害者。

      第四,應查明事實真相保護更多的女大學生。盡管有專家稱,從法律上講,誘奸并不是一個法律用語,是一個民間用語。那么對于實施引誘的一方來說,并不構成犯罪。這是法律的漏洞,也給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他們打法律上的擦邊球實施誘奸行為,而利用特定權力誘導威逼已經構成違背意愿的犯罪了,性敲詐威逼即構成敲詐罪與強奸罪。這就需要重新對誘奸作出合情合理合法的定位定性,以最大程度地保護女性的人權不受侵犯。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類似這樣的事件不只是師德問題,還涉及到是否屬于犯罪,“如果只停留在學校自查自糾的層面,仍然處于行政、學術、司法不分的情況下,這無形中就縱容了部分人的違法犯罪行為。絕對不能輕描淡寫地定性為師風師德問題”。

      “青春大篷車”,在揭發和反抗的道路上,你不孤單!(作者是環球網特約評論員)

    ?

    相關鏈接:

    網曝廈大博導被舉報曾誘奸多名女生
    “廈大”博導事件是師德監督體系不全所致
    但愿廈大別出個“走廊教授”

    ?

    相關鏈接:
    但愿廈大別出個“走廊教授”
    “廈大”博導事件是師德監督體系不全所致
    網曝廈大博導被舉報曾誘奸多名女生
    [來源:環球網] [作者:] [編輯:覃業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