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首頁   |  觀點PK  |  海口建言  |  評論  |  名人堂  |  社會長焦  |  椰風視點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社會長焦>
    養老金并軌剛落地,專家就來“找錢”了
    養老金并軌剛落地,專家就來“找錢”了
    來源: 紅網 作者:知風 時間:2014-07-03 09:10
      《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于7月1日起正式執行。其中,事業單位養老金“并軌”終于落地。一直以來,事業單位退休金可達四五千元,而企業單位養老金只有一兩千元。事業單位跟企業單位的養老金差距,導致近年來“養老金并軌”呼聲一直居高不下。對此,《條例》明確,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依法參加社會保險,工作人員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6月30日人民網)
      
      關于事業單位養老金并軌的前因后果,在這個“新聞由頭”里,已經表述的十分清楚和完整。對此,“專家稱找錢成最大難題”。這讓我一下子覺得,如何去理解專家的意思,也成了“最大難題”。事業單位養老金并軌需要“找錢”,要么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原來不但不交養老金,而且退休后也是沒有養老金的,所以找錢發養老金?要么養老金并軌后,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需要交的養老金,個人還是分文不出,因此找錢交養老金?
      
      耐著性子看“專家稱”,所謂的“找錢”,是指需要單位交付的那部分錢。意思是“對于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繳費來自財政收入,但是對于差額撥款和自收自支事業單位而言,錢從哪里來的確是個問題。”這看上去似乎有點道理。但是,事業單位既然分為全額撥款、差額撥款和自收自支,并能正常運作,就是根據單位服務性質和工作內容而定的,如果沒有部分或全部維持單位支出的正常收入,后兩種撥款形式的事業單位怎么生存?而實際情況可能是,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比差額撥款的“潛力”更大;差額撥款的比全額撥款的更“活絡”。
      
      在“并軌”上的所謂“專家稱”,其實和談到給公務員加薪時拿基層公務員來訴苦一樣,無非是不想讓事業單位養老金并軌落地。如果這些事業單位真的是收支一分不差的清水衙門,那么,就如網友質疑的,“公務員享有高額公積金,百姓沒有!公務員享受高檔的免費午餐甚至早餐,百姓沒有!公務員享受各種補貼,百姓沒有!很多公務員可以買福利房,百姓沒有!”為何到了養老金并軌上,老百姓都有的,公務員卻沒有?
      
      更危言聳聽的是,專家還在“找錢”的問題上,發出了“要挾”的暗示。清華大學教授楊燕綏認為,“最典型的當數醫院‘醫鬧’。我國的公立醫院由于數量大,財政補貼不足,無奈醫生只能去賣藥,嚴重影響了醫患關系。”這分明是說,如果讓這些差額撥款或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繳納養老金,諸如醫院之類的,就會因缺錢而去“賣藥”,造成醫患關系的進一步惡化。按此說法,交了養老金沒錢吃飯的老百姓,可不可以去搶銀行?
      
      真是要錢不要臉,在不交養老金而在退休后拿的比交的人還多時,始終悶聲大發財;而當一視同仁體現社會公平的時候,卻又是訴苦,又是要挾。要說“缺錢”,現在誰不缺錢?當政府制定最低工資的時候,有沒有考慮到企業缺錢?在政府硬性規定企業甚至個體業主為員工“交金”的時候,有沒有核算過相關對象的承受能力?為何當在事業單位這個人人趨之若鶩的“鐵飯碗”里勻一點的時候,專家就坐不住了?什么時候專家也為下崗工人之類的社會弱勢群體“找點錢”?也算你腦袋不是長在屁股上。
      
      文/知風
    (編輯:李琳)
    ?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