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中的中國—東盟河口國際旅游文化景觀長廊
“沒想到新要求如此快”
2014年5月23日,幾套拆遷設備在川流不息的濱河路上開進。它們的目標是位于“文化長廊”中段的15家商鋪。
這15家商鋪的主人,是首批與政府達成拆遷意向的業主。據當地另一名知情人士的陳述,這些業主中不乏政府工作人員或其家屬。
斥資2.7億元的“文化長廊”,為何如此短命?“主要是政策調整。”河口縣新聞發言人稱。事實上,根據官方資料顯示,早在2013年,“文化長廊”的拆遷已成定調。河口縣政府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有關“將河口建成國際化濱江城市”的要求,制定了《河口縣開展口岸國門形象提升工程的實施方案》。“文化長廊”的改造提升工程,成為《方案》中的重點項目。官方稱,“本著還河于民、還景于民”的理念,“文化長廊”將被改造為城市公共空間和平臺。
他們認為,“文化長廊”內的沿河商鋪嚴重影響了景觀,鋪設過密對環境衛生的影響及綠化布局的散亂等問題,成為群眾反映的熱點問題。
這與規劃之初關于文化長廊“商業、文化、旅游觀光于一體的建筑景觀帶”的描述大相徑庭。
但在規劃部門看來,“短命工程”的焦點在于,縣里對城市規劃不夠前瞻。
“我們沒有想到,上面(對城市規劃)的新要求會如此之快。”河口縣規劃局一名領導稱。
事實上,從商業上來看,“文化長廊”的預期效果也并不如意。官方認為,三分之一的房源掌握在開發商股東手中。“現在商鋪有價無市,不排除有炒作的嫌疑。”河口縣規劃部門管理人員稱。
但目前來看,達成拆遷意向的業主僅占十分之一。更多的業主,不滿政府的補償方案。
“但最終的拆遷補償標準,要經過聽證會才能確定下來。”河口縣政府回應。
按照計劃,“文化長廊”的拆遷工作,大約需要一年。
現在,官方給出的拆遷和補償費用預算大約為3億元,除開省、州兩級撥款外,河口縣大約要承擔2億元的負擔。這筆費用,比河口縣2013年地方財政總收入還要多2000萬元。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