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昆南攤點許多學生在打包食物。
滾燙的食品裝在塑料袋里。
6日中午,海南師范大學的學生放學后通過天橋準備回宿舍,眾多的學生圍到一個賣山西面的攤位,攤主將熱騰騰的面條以及鹵汁等,直接裝到透明塑料袋套的塑料盆里。
圍著的學生越來越多,攤主也越來越迅速地為學生們打包,少數學生則直接拿著套著塑料袋的盆子,坐在一旁就餐,全然不顧塑料袋遇到如此的高溫,會分解出對身體有害的物質。
走訪??塑料袋套碗海口隨處可見
在海南生活,早餐吃一碗海南口味的粉湯是一件很愜意的事,可南國都市報記者走訪中發現,部分路邊的粉湯攤位攤主為了方便洗碗,直接將白色的塑料袋套在腕上,顧客吃完粉湯后,攤主直接將塑料袋拿走,用水沖洗幾下剛使用的碗,又套上塑料袋給下一位顧客使用,如此反復,而顧客卻對此習以為常。
在龍昆南路海師對面,路邊擺滿了各種小吃和粉湯等,剛結束完上午學習的大學生通過天橋來到這些攤位,用塑料袋裝著這些剛用油煎好的餃子、剛從鍋里煮出來的粉湯、剛煮好的豆漿和油條等,帶回宿舍吃。
除了攤主們為了省事,用塑料袋套碗使用之外,一些市民為了圖方便,將早餐直接用塑料袋盛著。在坡博市場,一名剛吃了一碗粉湯的市民,要求店主再打包一碗粉湯帶走,可打包使用的工具卻是塑料袋。該市民表示,家里的老婆懶得下樓來吃早餐,所以就打包回家給老婆吃,并表示用塑料袋打包早餐方便又省事。
市民們吃早餐是如此,而宵夜攤則更嚴重,幾乎所有的碗和碟子都用塑料袋套碗。高登西街的道路兩旁,每到夜晚,宵夜攤上剛烤好的魷魚、豆腐干、玉米等,剛煮好的海鮮粥、鴿子粥等,都用塑料袋套碗。
消費者??塑料袋比反復用的碗干凈
在采訪過程中,很多市民其實都明白,塑料袋經過加熱后,會分解出對身體有害的物質,可他們還是愿意使用塑料袋,這到底為何?常年在海口跑業務的陳先生表示,因為自己是一個單身漢,根本就不會在出租房里面煮食物吃,常年都是在外就餐,每個月領到手的工資不算高,早餐和中午經常就是吃路邊的粉湯等。“這些路邊攤位使用的碗,看起來很不干凈,你要是不套一個塑料袋,你敢吃嗎?我寧愿吃塑料袋,也不愿意用不干凈的碗。”
“寧愿吃塑料袋,也不吃不干凈的碗。”這就是眾多使用塑料袋當碗的市民的真實想法,南國都市報記者走訪海口市多家早餐攤位,發現這些攤位的使用的碗都是自己清洗的,少部分攤主洗碗的過程中,甚至連洗潔精都不使用,難怪就餐的市民都愿意使用塑料袋。
正是這種原因,市民對塑料袋套碗的現象熟視無睹。市民孫女士表示,早上出去吃早餐的時候,經常發現早餐店使用的碗特別黃,有時碗里還有雜物,所以每次吃早餐都會要求店主用塑料袋套碗,而且到一些早餐店里就餐,發現店主使用的碗套有塑料袋,讓人感覺很放心。
據了解,我國多個省市都要求早餐店都要使用消毒餐具,并且是不銹鋼的餐具,不能使用私自洗刷的碗,以免造成不衛生就餐。
“如果早餐店都使用消毒餐具,我們怎么可能使用塑料袋套碗呢?”市民孫女士無奈地說。
攤主??套袋其實是迎合消費者的要求
就餐者為了衛生,使用塑料袋套碗;經營者為了省事,也愿意使用塑料袋套碗,雙方是一拍即合。在海南師范大學對面路邊經營面食的陳先生介紹,因為是路邊攤,根本就沒有坐著就餐的地方,前來就餐的人都會打包帶走。
“誰會上學、放學、逛街的時候,總是帶著一個飯盒啊,學生們都要求打包帶走。”陳先生說。到他的攤位就餐的人員,幾乎都是用塑料袋打包帶走的,用塑料袋打包粉湯,其實是迎合消費者的要求。
在高登西街經營宵夜攤的葉先生介紹,他和妻子在街道旁擺攤做宵夜生意。因為人手很緊,晚上來消費的人又多,根本就沒時間去洗碗,只能用塑料袋套著盤子來使用,清洗的時候,將塑料袋拿走,再拿盤子用清水一沖洗,就可以繼續使用了。
據葉先生介紹,這些塑料袋可以在市場上隨意購買到,好一些的,大概是6元50個袋子,一般的就是4月80個袋子。
調查??市面用塑料袋大多是三無產品
2008年,國家對塑料購物袋出臺了強制標準,塑料購物袋的厚度不低于0.025毫米,袋身必須印制有明確的環保聲明。其中,食品袋必須注明“QS”標志和“食品用”或“食品專用”等字樣,防止“黑作坊”生產的塑料袋流通到食品領域。
據了解,一些劣質的超薄塑料袋多使用工業級原材料,遇熱后低分子物質更易轉到食品中。并且,劣質塑料袋原料來源往往十分復雜,可能由廢棄的塑料藥瓶、一次性針筒、塑料桶等廢塑料粉碎而成,這些廢塑料含有大量重金屬等有毒有害物質,對肝臟、腎臟有損。
那么,海口市市場銷售的用來盛食物的塑料袋是否有“QS”標志和“食品用”或“食品專用”等字樣呢?記者走訪發現,市場里所賣的塑料袋根本就沒有任何的標志,只是用一根橡皮筋扎成一捆,按捆銷售。當天,記者在海口大英農貿市場走訪時,發現一鋪面銷售眾多的雜物,其中就有銷售塑料袋,與店主溝通要購買可以盛食物的塑料袋,店主馬上找出了兩種類型的白色塑料袋,表示便宜一點的是4元80個,貴點的是6元50個,隨顧客喜好選擇。
該店主介紹,有很多開餐飲店的人都會來他的店面購買塑料袋,而且每次成交量都是上千個袋子。
隨后,記者又走訪了坡博市場,一雜貨店里銷售的塑料袋也是沒有任何標識,就是一根橡皮筋扎成捆。當記者詢問,這些塑料袋是從哪里進的貨,有沒有“QS”標志時。老板表示,這么便宜的塑料袋,怎么可能有標識,想要正規的,還是去超市看看吧!
當天,記者前往上邦百匯城的家樂福超市,發現超市內銷售的各種品牌塑料袋,有“食品用”等字樣,但是價格卻非常高,50個袋子裝的要價到了15元至20元,而市場內的價格是4元80個。這讓人不得不懷疑,市場里銷售的白色塑料袋到底是怎么生產出來的?
質監??套塑料袋用餐對人體有害
針對塑料袋盛高溫的食品,到底有何危害,海口市質監局對此表示,市民在使用和購買用于盛食物的塑料袋時,要認準有QS認證等的產品,這類塑料袋經過高溫、接觸油脂性物質試驗,用起來才安全。按照相關規定,加工塑料食具、容器、食品包裝材料,不得使用回收塑料。但在一些餐館、小吃攤上,經營者使用的塑料袋,大多都是一些小作坊生產的不合格產品,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有些塑料袋看起來發烏或太白,主要是因為使用的原料都是一些廢料、回收料,不是食品級的,其中可能包含有毒有害物質,如果直接盛裝食品,很可能會將有毒有害物質轉移到食品中,危害人體。
即使有QS認證等的塑料袋,也不能用來盛熱食,以及肉類、魚類、食用油等油性食物。這是因為,塑料袋的主要原料是聚乙烯或聚丙烯,塑料袋的熔點比較低,一般在80℃以上就開始軟化,當用塑料袋裝剛炸出來的油條、剛煮出來的粉湯等熱食時,塑料袋會在高溫下軟化,發生解聚反應,一些化學物質甚至是有毒有害物質就會析出來,轉移到食品中,影響身體健康。
市民倡議要養成好習慣
目前,社會上很多群眾為了圖方便,不光是在飲食方面使用白色塑料袋,并且在買菜、購物等各個方面,都在使用白色塑料袋,這讓原本環境優美的海南,蒙上了一層白色的“紗”。
據了解,超薄塑料袋由于其容易破損,往往被一次性使用,這些塑料袋埋在土壤中300年也不會降解,它的大量堆積可造成農田和河流的嚴重污染。而且塑料袋會制造大量的白色污染。
對此,海口市居民孫女士表示,其實大家都用白色的塑料袋只是一個習慣,如果大家都能改掉這個壞習慣,那么我們的身體會更健康,環境也會更美好,這何樂而不為呢?
市民陳先生對此表示,“三無”的白色塑料袋能夠在市場上隨意購買到,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加強監管,而且如果市民都杜絕使用這些白色塑料袋,那么就不會存在這些市場。不管是政府,還是媒體等,都應該提倡杜絕使用塑料袋,讓更多的人知道塑料袋的危害,從而自覺地養成好習慣。
?
?
相關鏈接:
女子用塑料袋提新生兒就醫 稱在網吧生產(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