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您當前的位置 : 社會新聞>

    女子家住燕郊北京上班 母親連續(xù)4年幫其排隊等車

    海口網(wǎng)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4-05-01 23:03

      “你不得跟著照顧他嘛。”老蔡附和著。一年前,他和老伴離開河南開封老家,來這里照顧剛出生的孫子。早上,他出門排隊,老伴留在家里做飯。

      老伙計們湊在一起聊聊天,時間倒也過得快。雖然大家叫不上彼此的名字,但誰今天沒來、誰搬到北京住、誰的兒子生了孫子、誰的老伴住院,都一清二楚。可是,如果熟人都走了,自己出門時又穿少了,站在那里就不怎么好受了。

      “走了好幾輛車了,一起的老頭老太太都走了,人家孩子都來了咱的怎么還沒來?”王立柱戴著鴨舌帽,搓著手說。他幫兒媳婦排隊,“有一次等了40分鐘她才出來,哎呦,哈哈哈,她沒起來,又睡了幾分鐘”。

      59歲的王立柱是黑龍江大慶人。2008年,小兒媳婦生了對龍鳳胎,他跟單位請了10天假來北京。“人不就是這樣嗎,一有孫子,孫子什么樣總得看看吧。到這一看,這倆孩子太好了,不能走了。”

      王立柱的小兒子以前是水泥廠工人,下崗后和媳婦到了北京,他跑業(yè)務(wù),媳婦在秀水商場里當導購。倆人在北京管莊附近租了間平房。王立柱覺得老換地方對孩子不好,他掏出積蓄,又向親戚借了幾萬元,讓小兒子在燕郊買房,裝修完還沒晾干,全家人就搬了進去。

      每天早上5點,王立柱就睡不著了,他輕手輕腳地起來,燒開水、做早點,然后叫醒兒媳:“到點了,起來吧,吃飯了,我去排隊。”

      “爸你別走了,我站著去吧。”兒媳婦也勸過。

      “你站著多累得慌啊,我排一會兒吧。”他飯也來不及吃就出門了。

      王立柱的老伴幾年前去世,幾乎從來沒抱過兒子的他一個人照顧兩個孩子。一個哭,另一個也跟著哭,一個病,另一個也跟著病,醫(yī)院的人都認識他了。等兩個孩子病好了,王立柱也病了一場。

      “現(xiàn)在習慣了,也不累了。剛開始累得我啊,我不干了,愛咋地咋地,把我累死了。可一尋思,兒子呀,也沒辦法。有時就恨自己,當父親的沒能耐,要是父親是大款,給孩子幾百萬,買個大房子,雇個保姆,還用啥啊!咱沒能耐,兒子也沒啥能耐,有錢人都在北京買房了。”他嘆著氣,雙手插在褲子口袋里,顯得有些駝背。

      “爸!”一個扎著辮子的瘦高女子在背后叫他。聽到這一聲,王立柱精神了,臉上又有了笑模樣。

      兒媳婦來了,一天之中的第一項任務(wù)完成。他揚起手跟站在身邊的張紅英打了個招呼:“我先走了啊,回去送孫子上幼兒園。”

      真的挺累的,不是來回跑得累,心累

      今年兩會期間,中央電視臺一期節(jié)目報道了燕郊這些排隊的老人。節(jié)目中有一位名叫秦桂珍的60歲老人,黑蒙蒙的天色中,她裹著羽絨服站在人群中,幫女婿排隊,凍得眼淚都流出來了。

      “他挺辛苦的,從小上學的時候,家離學校二三十里地,半夜起來到學校七八點鐘才能趕上上課,所以說他挺苦的,然后到這上班還這么苦,我就挺可憐他的,我就為他排隊吧,讓他多睡一會兒。”秦桂珍說。

      “您眼睛沒事吧?”記者問。

      “沒事……”秦桂珍抹了一下眼淚,盯著遠處,探了一下身子,突然咧開嘴笑了,“俺家姑爺子來了!”

      女婿肖楓在西北三環(huán)上班,814路到達終點站國貿(mào)后,他還要擠進一號線地鐵,換乘四號線,出來后再坐幾站公交車,每天上班路上就要花兩個半小時。秦桂珍來燕郊照顧外孫,她看女婿一個人撐著這個家,提出幫他排隊。

      有一天,秦桂珍慌慌張張地出門,到了車站發(fā)現(xiàn)一個人也沒有。“哎呀,是不是起晚了?”走回來看見小區(qū)門口的保安,一問才發(fā)現(xiàn)只有凌晨1點。原來,她的手機白天掉到地上,電池摔出來,鬧鐘時間弄錯了。

      在電視里看見丈母娘凍得眼淚都出來了,肖楓心里很愧疚。“挺不好意思的,畢竟她那么大歲數(shù)了,還要給我排隊。我之前也沒太注意,到那兒就上車。”秦桂珍倒覺得沒什么,只是聽見鄰居說“哎呀,上電視了,你是名人了”時,她有點不好意思地笑了。

      那期節(jié)目播出后,網(wǎng)上形成了兩種不同看法。一位網(wǎng)友想起了自己的母親:“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高中時媽媽也是為了每天早上讓我多睡會,都把牙膏擠好,早飯擺好,再趁我吃飯時下樓把自行車從車棚推出來。小時候不懂感恩啊,習以為常,現(xiàn)在想想天下父母都一樣,不管孩子多大了,都愿意犧牲自己讓他過好點。”

      現(xiàn)實中,張紅英也遇到過類似的質(zhì)疑。有一次,她在北京跟別人聊天,說起自己早上幫女兒排隊,對方聽了吃驚地問:“怎么還要給他們排隊啊?”

      “公交車人多啊,小區(qū)里住了10萬人呢!”張紅英大聲解釋,“可憐天下父母心!你們不知道這個情況,要是你們來了燕郊,兒子姑娘在北京上班,你們也會這樣。我沒法跟你們溝通,你們沒看到這個情景。”

      看見網(wǎng)上有人質(zhì)疑這些年輕人,老梁也幫他們辯解:“有人說他們真享福啊,還讓老爹給排隊呢,豈不知道這老爹是自愿的啊!”

      實際上,女兒小梁并不希望父親幫自己排隊。怕父親在外面站的時間太長,小梁起床后在家里緊忙活,“還不如自己去站呢”。她曾經(jīng)提出不在家里吃早點,就可以省下時間,可母親不同意。

    相關(guān)鏈接:
    廊坊官員談京津冀一體化:不想變成第二個燕郊
    [來源:中國青年報 ] [作者:王晶晶] [編輯:馮丹霞]
    版權(quán)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shù)設(shè)計等作品,版權(quán)均屬海口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quán),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zhuǎn)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wǎng)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jié)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zāi)后重建看變化·復(fù)工復(fù)產(chǎn)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fā)現(xiàn)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diào)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shè)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未經(jīng)書面許可不得復(fù)制或轉(zhuǎn)載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wǎng)絡(luò)內(nèi)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wǎng)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