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灰霾“巡視組”潛入京津冀2014 年2 月灰霾再起。環保部分派12 路督查組“殺”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試圖沖破地方治霾不力、地方保護主義的牢籠。 (東方IC/圖) |
? ? 一組價值30 萬元的移動監測儀器停在河北大學圖書館建筑工地。這樣“高大上”的監測設備,保定市住建系統目前只有兩臺。 (南方周末記者汪韜/圖) |
空前的灰霾,空前的跨區域交叉督查,12個廳官帶隊的督查組奔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環保部下達死命令:一定要查出問題。南方周末記者進駐督查組,全程參與明察暗訪。
督查組進入保定,便發現當地環保部門的尾隨者。“領導交代,要帶個路。”尾隨者有時真成了帶路者。
督查組發現的問題,保定市環保局陸續送來材料說明。最后一日,竟然積了厚厚一摞。
督查過程中,兩個城市開始相互羨慕,保定羨慕北京有氣、有錢,北京羨慕保定城小、人少。
九天內羅衛洪“接待”了兩撥環保部督查組,2014年2月25日上午,他終于睡了個好覺,夢中卻還在匯報工作。
很少生病的羅衛洪有點撐不住了。2014年2月24日,這位河北省保定市環保局監察大隊副隊長聲音沙啞,從元宵節后的周日起,九天內他連著接待了兩撥環保部的督查組。
與其說“接待”,不如說是“尾隨”。第一波督查組是以暗訪的形式進入保定的。
這被媒體稱為大氣污染的“巡視組”。2月17日起,環保部12個督查組奔赴京津冀及周邊灰霾重災區,“難兄難弟”交叉督查,環保部下達死命令:一定要查出問題。
規模罕見,12個督查組由12名廳局級官員帶隊,據環保部環境監察局局長鄒首民介紹,如此規格進行跨行政區域調查是首次。“各省帶隊跨界調查,一是顯示獨立性,二是各省可以相互學習。”
公開程度亦罕見,12個督查組配備報社、電視臺記者;督查結果直接掛在環保部官網上,報道甚至直指當地如何阻撓、圍困督查組。
督查次數亦不斷增多。保定送走專項督查之日,恰逢華北再起大規模灰霾,2月23日,環保部又緊急組織了7個督查組,調查應急預案落實情況。鄒首民說這一撥針對應急預案落實的督查,也是首次。當日晚上9點多,羅衛洪還在城里巡視。
2014年2月24日下午,霾鎖華北的第四日,送走了第二撥應急預案調查組,羅衛洪的期盼是睡個好覺。而中東部地區108萬平方公里上的人們則期盼那股還在新疆下雪的冷空氣,它要27日才能抵達,驅霾。
不是“跟蹤”,是“尾隨”
12組督查行動要求前兩天暗訪,后兩天明察,第五天與地方座談和交流。但2月17日,自北京市環保局帶隊的督查組進入保定時,督察人員已發現“跟蹤者”。
“領導交代,要帶個路。”事后羅衛洪對南方周末記者說。而河北省環保廳一名督查人員也說道,這不是“跟蹤”,是“尾隨”。
2月17日上午,督查組成員首次在北京市環保局碰頭,厚厚的督查材料中列出了12個督查組的成員名單和地點。“河北省環保廳也參加這次統一行動,地方應該已經做好準備了。”一位環保部的督查人員當即表示擔心。
河北省的確做好了準備。
在上述河北督查人員看來,在環保部召集各組組長,也就是各地的副廳(局)長開會部署工作時,督查就算公開了。“河北省6個城市被督查,我們要分成幾個組,全面對接。督查組都是先暗查后明察。暗訪是潛艇,明察就浮上水面,必須得地方配合聯合檢查。”
督查組周一抵達保定,河北省環保廳5人“尾隨小組”周日就到了,以“迎接檢查”。
“河北污染北京這個‘偽命題’,北京肯定耿耿于懷,北京來查河北,肯定玩命查。”上述河北督查人員說。
雙方擔憂的應驗比想象來得要快。
抵達保定之后,督查組兵分兩路。在路口等紅燈時,第一小組忽然發現右邊出現了一輛印著“環保督查”字樣的白色越野車。當督查組奔著一個冒黑煙的煙囪、拐進小土路時,白車立馬掉頭逆行,跟進了小路,頓時“狹路相逢”。
在冒黑煙的農戶門口,督查車和白車都停了下來。“我們去打個招呼吧。”一名督查人員說,畢竟后面還有明察和交流環節。
果然,白車里坐著保定市環保局人員。雙方一陣寒暄,對方很客氣:“我們不妨礙你們工作,你們有需要的話,我們幫忙就行。”
隨后,督查人員對農戶拍了照片,保定市的人也馬上和這戶人家進行了交談。轉戰其他污染點,督查人員突然發現,身后的尾隨車輛增加到了3輛。在一處冒黑煙的賓館前,保定市環保局一名領導下車過來打了打招呼。問清楚督查組和前日到達的省廳人員住的是同一賓館后,已經退房的省廳人員又住了回去。
在河北另一城市的督查人員也發現,他們的車似乎被一輛環保監察車跟著。
暗訪被發現已經成了環境督查的“慣例”。春節后,河北省環保廳也在保定暗訪4天,回去后隨即接到了保定的“打探”電話,督查人員搪塞說:“我們是路過”。羅衛洪自己也有切身體會,到鄉鎮暗訪時,農民從行蹤就能看出他們是來督查的。
“到這里轉的,要么是外面人看,要么是督查組。實行網格化監管后,每個點都有人員。異地車輛,哪怕是租車的,都能看得出。”羅衛洪所指的網格化監管是在全市建立的“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縣、鄉、村三級網格,這種全覆蓋、無縫隙的環境監管將責任落實到了最末梢,也捎帶看到了各路督查人員。
只見問題的督查通稿
暗訪第二日,羅衛洪和同事們很早就在賓館門口等候,督查組分為兩隊,他們也默契地兵分兩路。
雙方的角色在悄然變化。尾隨者有時成了帶路者。
安新縣老河頭鎮沿著當地唐河有一群土小冶煉廠,曾遭舉報,雖已停產,但2013年7月份環保部的暗查就發現這里仍有新進礦砂。在保定通往安新的路上,收集廢金屬的標牌和金屬制品公司很常見,可是手機導航軟件很難找到這個唐河。
要去的地方很多,為盡快找到唐河,“我們讓后面的車帶路吧。”一名督查人員說。一陣溝通之后,羅衛洪從尾隨者變成了帶路者。而到了老河頭鎮,羅也不熟悉村道,便打電話叫來了鎮黨委書記,書記曾是安新縣環保局副局長,“老河頭鎮是安新縣的第一經濟重鎮。”“那也是第一污染重鎮。”督查組人員說。
跟著書記的車,穿過村道,督查組來到了唐河。河邊堆著垃圾,幾家已拆除的小廠里堆著銹跡斑斑、發黑的鋼管。書記說,這里已經拆除了18家“土小”企業。
離開唐河,督查組的車順著煙囪停下了。隱身村中的幾家企業只有一家有正式名稱,在一個小冶煉廠的露天作坊旁邊,是一個毫無防滲措施的黑色大坑。作坊里,面對突然出現的督查人員和當地官員,一個戴著塑料手套的老太太毫不慌張,專注地分選舊金屬。
唐河之行使得督查組的暗訪已然變成了明察,前后兩撥人匯成一大撥,后來連縣長也加入進來。這尷尬的局面也能帶來便利。督查組提出去一家重點污染源企業看看——昨天,有家企業拒絕了沒有表露身份的督查組進入廠內,而今天浩浩蕩蕩一撥人,順利地進入了企業。這家企業的廠區內露天堆放了大量黑色的工業廢渣,污染源在線監測設備則長期不能正常運行。
尾隨行動似乎并沒有影響到督查收獲。大企業的隱患、土小企業的直排、建筑工地等地面未覆蓋、重型車、老舊車尾氣排放黑煙以及垃圾、秸稈燃燒等,督查組在通稿中寫了五點問題,交給了環保部。
和以往的稿件不同,這批通稿沒有要求點出成績。在督查結束后的數天之內,北京、鄭州、邢臺、天津等地的督查結論陸續出臺,格式幾乎一致:“督查中發現的問題主要有……”
這從環保部此次督查地點的遴選上便可見一斑。被督查的12個城市都是空氣質量“十大差生榜”常客,也是群眾舉報的熱點。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12個城市中,保定涉及大氣污染的民眾舉報案件中共有45件,比第一名的天津僅少3件。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