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您當前的位置 : 財經股市>

    吳敬璉:應劃撥國資解決養老金缺口 膽子要大點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4-02-25 08:38

      吳敬璉縱論深化改革的三大障礙

      ● 意識形態中的蘇聯模式障礙

      ● 特殊既得利益群體的障礙

      ● 舊體制所造成的障礙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張璐晶 | 北京報道

      2014年2月10日,初雪后的北京風和日麗,釣魚臺國賓館5號廳內“大腕云集”,“中國經濟50人論壇2014年會”召開。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中國人民銀行[微博]副行長易綱、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等齊聚一堂。

      本屆年會的主題是“突破難點,推動改革”。針對要改革就必須犧牲發展速度、必須付出代價的觀點,與會的許多專家認為,改革和經濟增長之間不存在必然的替代關系,改革將突破前進道路上的諸多難點問題,將帶來收益、帶來紅利、帶來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

      在會場上,吳敬璉幾乎是被記者們團團包圍。記者們期望他能回答諸如十八屆三中全會后改革的關鍵點和難點,如何防范宏觀層面的系統性風險,養老體制改革,房價調控等大家關心的問題。

      而論壇前一天,吳敬璉剛結束一個多月的行程從美國回到中國。論壇主辦方擔心84歲高齡的他會被時差所累,但吳敬璉不僅聽完了全部的演講和討論,還身體力行地接受了若干采訪并作了大會發言,一直堅持到近晚上7點才離去。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在會議間隙專訪了吳敬璉,吳敬璉告訴記者,他在美國的時候去聽了一節高中的經濟學課,感觸很深,人家講的是最基本的概念,因為經濟學就是要研究一些最基本的問題。“經濟學家要做的事情,就是通過我們的研究來幫助政府選定最有效、最迫切需要、最容易見效的措施。”吳敬璉說。

      推進改革,防范系統性風險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一系列涉及社會經濟、文化各領域體制機制創新的新思路、新舉措。在明確提出改革對象和目的之后,如何設計改革的路徑,成為當下最受矚目的問題。對此吳敬璉表示,我們正站在歷史的入口,對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設計,大家期盼已久,要用“思想的力量激活經濟社會制度創新”。

      《中國經濟周刊》: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您認為這其中的關鍵點和難點在哪里?

      吳敬璉: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通過以后,大家都感到振奮。現在我們面臨的問題,是怎么來執行。有三個方面的障礙需要解決。

      第一方面的障礙是意識形態的障礙。中國畢竟實行了幾十年蘇聯模式,蘇聯體制在這幾代人中間影響非常深遠,雖然我們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說不是蘇聯的社會主義而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但是現在一講起社會主義等等,往往又是蘇聯式的那套東西。當然,改革以來,這方面的障礙在逐步減弱。

      第二方面的障礙是特殊既得利益群體的障礙。我沒有用既得利益這個詞,因為我們大家都是改革的既得利益者。但是有一種既得利益會阻礙進一步改革,就是利用權力謀取利益。因為原來的體制存在缺點,所以尋租的力量就很大。特別是這些年這些力量還壯大了。那么進一步市場化和法治化都會觸及他們的利益。像股市IPO的這套制度,就會觸及一些能夠通過審批得到好處的人。

      第三方面的障礙就是舊體制所造成的實際困難可能會阻礙改革。比如銀行過去靠低存款、高貸款利率來維持,如果存款利率提高,銀行就會受到沖擊,還有對于那些能夠很容易拿到銀行貸款的國有企業也會受到沖擊。當然,這些沖擊不一定是當下所造成的,但這是一種實際的困難,會使得我們不敢快速地推進銀行業改革。此外,過去我們還積累了很多其他問題,要推進改革,會不會引發經濟體系的系統性風險?如何防范這種風險,都很現實。

      《中國經濟周刊》:您曾說“中國股市還不如賭場”,您認為應如何推進股市的改革?

      吳敬璉:股市紅利沒有惠及全民,小投資者虧損嚴重,證券市場有太多的尋租腐敗空間。我們的股市不正常,要推進改革。大家都沒有信心了,解決的方法就是要市場規范化。證券市場有些部門權力實在太大了。股市要正常化,監管部門、證券公司以及媒體,都需要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中國經濟周刊》:您認為2014年最容易見效的改革措施是什么?

      吳敬璉: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把現代市場體系盡快完善起來。著重是要堅持黨的十五大的方向不要變。(編者注:1997年,黨的十五大和十五屆一中全會提出,用3年左右的時間,使大多數國有大中型虧損企業擺脫困境,力爭到20世紀末大多數國有大中型骨干企業初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比如對國企改革有三條,第一條還是要回到十五大決定的方針。其實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就是重申了十五大的方針。第二條是要解決“僵尸企業”的問題。有相當一批負債率相當高的企業就是靠補貼活著。賺錢的國企數量不多,很多國企還是靠補貼生存。第三條是所謂競爭政策,對反壟斷立法的執法,要平等對待不同所有制性質的企業。不能讓國企更“優越”,要靠平等競爭讓市場來決定。

      《中國經濟周刊》:您認為2014年的宏觀經濟會如何?會出現通縮嗎?

      吳敬璉:現在處于兩難的狀態,目前貨幣發行量太大了,時間錯配、部門錯配,甚至出現錢荒。于是有兩種決策可能性,一種是繼續印票子,那么就會加劇房地產泡沫等等,可能會在超過臨界點后出現泡沫破裂;另一種是采取收縮政策,那么經濟可能會出現衰退。所以要把短期措施和長期措施結合起來做。

      今年我想中國整個經濟運行形勢還是有很大壓力的。多年來中國經濟積累了很多問題。其實就和污染是一樣的,開始的時候不覺得,還有人覺得是杞人憂天,但是污染積累到一定程度就非常難辦。

      十八屆三中全會給我們一個希望,就是這些問題非解決不可,而且要下決心解決。但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時間,要在這時期內保證不出現系統性風險。應該說中央、央行[微博]、財政部還是很有能力的,像東亞的其他國家到了我們這種程度的話大多出事兒了,但是我們沒有出事兒。而且如果我們的改革推進得好的話,我們就能釜底抽薪,通過提高經濟效率把問題消解掉。

      吳敬璉:很難說哪一項,去年50人論壇我們就討論過這個問題。對資產負債表里負債率太高的問題,就要處理。對于如何處理?中央銀行和李克強總理都提出要盤活存量。我國目前恐怕有上千個“曬太陽”的開發區,那些存量怎么辦,還有僵尸企業,還有存在國企大量的債務,他們的要求是國家埋單、納稅人埋單,這個辦法是不行的。所以我們看到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要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即使是一些戰略性經濟領域,也應該吸收民營企業家投資。還有就是對銀行的可疑性資產、貸款,哪些有可能變成壞賬的,可以用證券化的方法或別的方法來處理,現在處理的規模不是很大,比如賣給資產管理公司,資產管理公司幫他們去盤活。

      國有資產劃撥可解決養老金缺口

      2013年12月23日,由中國社科院“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研究”課題組發布的《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2013》,估算和預測了2010—2050年歷年的養老保險收支情況。結果顯示,如果繼續執行現行養老體系,到2023年,全國范圍內職工養老保險將收不抵支,出現資金缺口。養老保障關乎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對此吳敬璉認為,即便存在養老金缺口,也可以通過多劃撥國有資產到社保基金來解決。

      《中國經濟周刊》:對城市養老體制改革,“雙軌制”甚至“三軌制”等現象,您認為解決的關鍵是什么?

      吳敬璉:我想主要有兩個解決方案:第一個是劃撥國有資產。因為社保基金錢不夠,劃撥的膽子要大一點兒,以前劃撥的太少了。這么多的國有資產本來就是老職工創造的。另外一個就是提高社會保障層次,逐步做到全國統籌。

      養老保險到底有沒有缺口,即使是政府部門,意見也不完全一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認為沒有缺口,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認為缺口很大。這里面的問題就是老職工的空賬戶(編者注: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前退休的“老人”并沒有繳納過個人賬戶的養老保險資金,但是國家仍舊給他們足額發放了養老金,個人賬戶并未形成積累,空賬戶由此產生)。

      如果看現有的職工,還是有資金儲備的,但老職工是空賬戶,所以就挪用了現有職工的個人賬戶的錢,現有職工還沒到用錢的時候,當然看起來不會有問題,當現有職工要用錢的時候,也就是社保基金理事會說的缺口越來越大的時候,那么有一個辦法,就是劃撥國有資產和部分國有企業的利潤來充實個人賬戶。

      大概是2001年、2002年的時候,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镕基曾請了美國經濟學教授劉遵義設計方案,算賬,準備劃撥。當時的世界銀行[微博]測算了需要劃撥資產1.8萬億元,那時候國有凈資產有3萬億,但是那次劃撥最終被叫停了。現在重新提出劃撥國有資產充實養老金賬戶意見的人很多。我也認為這件事必須做,一箭數雕,好處很大。

      政府應增加土地供應

      回顧中國樓市的10年,百姓戲言“邊漲邊調,越調越漲”。2013年3月1日,國務院再次公布樓市調控細則,進一步提高第二套住房貸款的首付款比例和貸款利率;個人售房嚴格按轉讓所得的20%征稅。不過,這一次調控中的亮點政策“二手房”出售征20%所得稅的政策只在北京等地落實,全國大部分城市并沒有嚴格落實。市場一怔之后,從2013年5月起,房價再次走勢堅挺,樓市依舊沒有走出一邊調控、一邊上漲的怪圈。

      《中國經濟周刊》:經過多年調控,多地房價依然上漲,您認為房價上漲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何調節?

      吳敬璉:房價上漲的根本原因是貨幣超發,并不是囤積房產,投資買房如果沒有錢怎么投機呢?房價的漲和跌都由供求關系決定。買房者現在有兩種,一種是投資者,想通過投資房產實現財富保值增值;另一種是消費者,想擁有或改善住房。

      從長期來看,房價最終還是由消費需求決定。所以政府應該盡量讓市場起作用,不宜過多干預房價,免得顧此失彼,從而抬高其他商品的物價。政府要增加土地供應,并大量建設廉租房,讓廉租房成為主流,而非保障性住房、經濟適用房,但在法制不健全的中國,保障性住房很可能還會被有權力的人占據,或者建在很遠的地方,低收入者很難受惠。

      解決唯GDP論,不能只從上而下選干部

      在2014年的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再也不能簡單以GDP論英雄了”;十八屆三中全會也明確提出:“要完善發展成果考核評價體系,糾正單純以經濟增長速度評定政績的偏向。”但是到底什么是可以替代GDP的指標?

      《中國經濟周刊》:“唯GDP論”雖然近年來廣受批評,但是歸根結底其還是考察政府官員政績的主要手段,您認為從頂層設計的角度看,什么是可以替代GDP的指標?

      吳敬璉:如果自上而下考核(干部),GDP是一個最簡單和直接的指標,只有在官員的任免升職上讓老百姓有更多的發言權,讓地方人民代表大會擁有更大的權力。老百姓的評價標準是和自身有關的,如果空氣污染太嚴重,GDP再高對他沒有更多好處,干部考核不能完全從上到下考核,還要從下到上考核。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作者:] [編輯:童言]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