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國多地發生因地下管網滲漏,造成泥沙流失致地面塌陷的事故。2月20日,全國政協委員調研地下滲漏與建筑安全時透露,目前我國建筑工程滲漏率高達80%。而隨著經濟的發展,滲漏開始從衛生間、地下室、外墻等逐步蔓延到了包括地鐵、高橋、橋梁、垃圾填埋、大壩等在內的許多工程領域。
????????2月16日下午,北京朝陽區甜水園街與水碓子中街交叉處地面突然塌陷,出現一個直徑6米天坑,該事故再次將地下滲漏的話題引到公眾視線。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大力開發地下空間工程—地鐵、停車場、商場、隧道、綜合管廊、體育場等,但是這些建筑卻不同程度地受到地下滲漏的威脅?!比珖f常委、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賴明在調研時向人民網記者介紹。
????????滲漏,尤其是建筑地下防水工程的滲漏,甚至被稱作建筑的“癌癥”。北京龍陽偉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偉向認為,滲漏意味著地下混凝土結構可能存有缺陷,如酥松、孔洞、貫通裂縫等等。在地下水的侵蝕下,隨著時間的累積,這些缺陷會逐漸擴大,導致鋼筋銹蝕、混凝土劣化等一系列問題,損傷建筑結構,引發建筑形態改變,危害建筑安全。
????????王偉將建筑工程比喻為一棵樹,地下工程比喻為樹的根,“根爛了,樹會怎樣?”北京市政府專業顧問、著名工程專家楊嗣信教授更是指出,“建筑地下防水對于建筑安全的重要程度,僅次于建筑結構。”
????????在調研會上楊嗣信介紹,根據對國內建筑事故的調查,70%以上的公用、民用建筑物事故來自屋面和外墻滲漏,特別是劇場、體育場館等大型公共設施,80%以上都出現過滲漏事故;80%以上的地鐵、隧道及市政工程都曾出現因混凝土開裂而導致的工程滲漏事故。
????????實際上,現在建筑工程的防水材料和技術水平越來越高,驗收合格率越來越高,但使用中的滲漏率卻也越來越高,怎樣解決這樣尷尬的“三高”?
????????王偉指出,建筑地下防水既然是系統工程,企業就要打破獨立作業的傳統模式,拋棄長久以來形成的過度依賴“材料”的思維,融入到整個防水關聯關系中。從“被動防水”轉換為“主動防水”,從源頭做起,在勘探、設計、防水混凝土生產與施工、防水材料供應與施工、細部構造、后期維護的關聯過程中,通過管理鏈條環環相扣,把防水的理念貫徹始終。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