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P供圖
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報告:
建議謹慎開征房產稅,加大社會福利性支出
新快報訊 2013年數據顯示,我國公共財政收入達到12.9萬億,人均宏觀稅負接近萬元。2月14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發布名為“將全面深化財稅體制改革落到實處”的報告(下稱“報告”),給出了一套落實財稅改革的行動建議。
現狀
1 年人均稅負近萬元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在當天的發布會上直言,我們現在已經邁入“人均萬元稅負階段”,這個水平已經不低了。財稅改革跟每個人的利益密切相關,破除利益格局牽絆,將財稅改革落到實處在當下尤為重要。
社科院報告2013年數據顯示,我國公共財政收入達到12.9萬億,人均宏觀稅負接近萬元。而“公共財政收入”僅是衡量“宏觀稅負”各指標中,口徑最小的一個。
2 九成稅收來自企業
社科院報告中的數據顯示,90%以上的稅收收入來自企業繳納。
財經戰略研究院稱,這一方面意味著我國稅收的絕大部分可以轉嫁,稅收歸宿在總體上難以把握,從而模糊政府利用稅收調節經濟活動的視線。另一方面也說明,我國企業所承擔的稅負高于國際一般水平,從而使我國企業在參與國際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數據還顯示,來自個人所得稅收入占比僅為5.8%,又幾乎沒有任何向居民個人征收的財產稅。社科院稱,這意味著我國稅收與居民個人之間的對接渠道極其狹窄,不利于政府運用稅收的手段調節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3 土地收入占比下降
社科院報告指出,國有土地出讓收入占政府收入的比重為15.76%。而與公共財政收入相比,國有土地出讓收入約為公共財政收入的25%。
財經戰略研究院稅收研究室主任張斌表示,從2010年-2012年三年的情況來看,土地收入的比重在下降,這是一個好現象。
4 社會福利支出偏少
報告指出,從2012年的數據來看,政府支出的比重占GDP比重已經突破了35%,在國際上屬于相對偏高的狀態。“全口徑”來看,政府支出中的投資和建設性支出占比超50%,遠高于發達國家10%左右的比重;而我國社會福利性支出比重約為40%,遠低于發達國家60%-70%的比重。
建議
1 完善地方稅系 重塑地方政府作用
社科院報告認為,地方政府更接近民眾,也要重塑地方政府作用。在某種程度上,國家治理要向多中心治理模式轉變。
報告認為,既有的諸多地方稅稅種,所提供的財力有限,要完善地方稅系,需要以共享稅為主。具體而言,可行的辦法包括提高地方增值稅比重;改造消費稅,將部分消費稅轉移至零售環節征收,劃為地方收入。
2 自住房房產稅
距開征還有漫漫長路
至于外界比較關注的房產稅應在地方稅體系中處于什么地位?報告認為,對于個人自用住房征收房產稅,還有很漫長的路。開征房產稅,最迫切的是要達成對房產稅功能定位的共識,即為何開征房產稅。
3 壓縮建設支出
加大社會福利支出
鑒于個稅比重偏小,直接財產稅幾乎沒有,財經戰略研究院認為,未來要逐步提高居民直接稅比重。
此外,社科院認為,目前中國社會福利制度設計碎片化現象嚴重,未來改善民生壓力很大。應適度控制支出總體規模,逐步壓縮經濟建設性支出,加大社會福利性支出比重。
(綜合《21世紀經濟報道》《新京報》)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