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社會長焦>
“奪命快遞”敲響快遞安全警鐘“奪命快遞”敲響快遞安全警鐘
來源: 紅網 作者:趙茂盛 時間:2013-12-25 17:58
山東省今天下午通報“奪命快遞”事件,11月29日,東營一男子網購鞋子收貨后被毒死,經查系圓通快遞裝卸快件時發生化學品泄漏,運輸車上的1844件快件中,包括污染源在內共154件快件沾上氟乙酸甲酯,前后共致1人死8人中毒。(12月20日大眾網)
網購快遞致一人死亡,八人中毒,令人錯愕。禍首雖始于卸載中的化學品泄露,而“奪命快遞”中的致毒細節,不得不令人唏噓和反思。沒有危險品承運資質的公司快遞帶有劇毒的化學品,無疑潛藏著傳播毒源隱患;快遞途中發生化學品泄露并致5名工作人員中毒,隱瞞不報就是在擴散毒源;致命毒源流向不明,染毒致命快件在傳遞,何其可怕。由“奪命快遞”事件中暴露出的種種致毒細節,也敲響了快遞業安全警鐘。
首先,需要加強對快遞公司安全責任的監管,嚴格快遞配送物品在驗貨和保管過程的程序,特別是對傳遞危險品監管上要嚴格審核和把關,對沒有檢驗和保管配送危險品條件的公司,應嚴禁其經營危險品業務,把好快遞“出貨關”。這是監督部門的責任,更是對廣大網購者負責的態度。唯有將網購快遞的安全警鐘從源頭上進行牢牢把握,才能為后續的安全奠定堅實的基礎。除了監管部門的監管外,快遞公司的敬業自律也不可或缺,在運輸、傳遞物品途中也要把好配送質量關,切忌粗暴裝卸快件,對野蠻搬運貨物行為應嚴格追究責任并懲處,將快遞物品安全當成企業生命線。
其次,需要提高快遞人員與網購者的自我安全防護意識,對快遞人員來說,既要對自己負責也要對購物者負責,發現或懷疑配送物品有危險,就得及時終止配送,送當地監管部門甄別,一者是在保護自己,二者也是在保護網購者。對于網購者來說,驗收快遞物品,既要仔細認真還需小心謹慎,發現貨物有異常,出現異味等明顯不安因素,就得及時退貨并說明理由,作為消費者,自我安全保護意識更應提高。當然,安全意識的增強除了自身的努力外,網購的銷售方也有著義務,比如,在網上介紹宣傳商品時,應進行必要的安全告知宣傳,讓網購者知道必要的使用安全常識,盡可能地去維護網購群眾的安全權益。
快遞業務是個技術活,絲毫馬虎松懈不得,缺失安全責任意識也就在自砸飯碗,安全就是快遞業的生命線。因此,只有將安全貫穿于快遞配送的始終,多管齊下才能避免“奪命快遞”悲劇的再次發生。
(編輯:林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