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首頁   |  觀點PK  |  海口建言  |  評論  |  名人堂  |  社會長焦  |  椰風視點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社會長焦>
    岡比亞“斷交”,臺灣應反思什么
    岡比亞“斷交”,臺灣應反思什么
    來源: 海外網 作者:陳曉星 時間:2013-11-21 15:05

      非洲一個叫岡比亞的國家無預警地宣布和臺灣“斷交”,這在臺灣可是大事一件!

      自2008年以來,兩岸達成默契,不在“邦交”上較勁,臺灣一直得以維持非洲和拉丁美洲20幾個國家的“邦交”。這一次,大陸不出手,岡比亞總統表示出于“國家利益”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合法代表,斷絕和臺灣的“邦交”,有點無情,有點不給臺灣面子,但怎么辦呢?事實如此,按照星云大師的指點,必須面對、接受、放下。

      雖然中國人是喜聚不喜散,是講人情要面子,覺得“斷了”總是壞消息,但是,事情的關鍵真不在“斷交”,少一個岡比亞,多一個岡比亞,對于臺灣人民的福祉、對于臺灣的國際空間有那么重要嗎?今年臺灣的“外交”預算是近年來最少的,也達242億新臺幣,這筆錢就是用來維持“邦交”,說“維持”是客氣的,說破了就是買。老百姓都知道買來的朋友靠不住,花錢辦不成“邦交”,這就是現實,必須面對。

      兩岸在國際上爭了幾十年的中國代表權,誰都為這場爭奪戰付出了代價。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票成為聯合國成員,和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在國際上中國的代表地位已是不爭的現實,對此,臺灣也得面對和接受。為了政治動員,臺灣發動過“重返聯合國”的運動,但就連發動者自己心里也明白“做不到就是做不到”,一場游戲而已。

      此時再在“邦交”上打轉就是“放不下”了。道理擺在那里,既然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再出來一個“中華民國”,在國際上就是兩個中國,這連臺灣自己的法理都說不過去,硬要撐著幾十年前的面子和思維于事無補。此時關鍵不在如何應對岡比亞“斷交”,而是兩岸人坐下來談談這個僵局如何破解。兩岸鐵幕打開了30多年,交手不只一回,臺灣應該承認大陸對于臺灣是講理的善意的。臺灣的政治定位不解決,光靠著“中華民國”的牌子去國際上闖關是闖不過去的,也是所有炎黃子孫不樂見的。

      這次岡比亞和臺灣“斷交”,連臺灣人自己都知道賬不能算到大陸頭上,那該算到誰頭上呢?關鍵在哪里呢?是一個思考的機會。

      (陳曉星,人民日報海外版高級記者,海外網專欄作者)

    (編輯:李琳)
    ?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