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
《決定》提出: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啟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逐步調整完善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新京報訊中央決定放開“單獨二胎”,即一方獨生子女夫婦可以生育兩個孩子。國家衛生計生委昨日發文稱,這是我國進入21世紀以來生育政策的重大調整完善,是國家人口發展的重要戰略決策,同時也順應了群眾期盼,有利于社會和諧穩定。
專家表示,放開“單獨二胎”不會導致人口暴漲。
調整可緩解人口老齡化
2012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首次出現絕對數下降。同時,近年來,人口老齡化加速,今年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人將突破2個億。老齡化危機、用工荒,已讓中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面臨嚴峻危機。
調整生育政策,被視為緩解“人口老齡化”,保持合理的勞動力數量、結構,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主要手段。
國家衛計委昨晚坦言,如維持現行生育政策不調整,幾十年后勞動年齡人口銳減,老年人口比重過大,勢必嚴重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和國際競爭力。而“逐步調整完善生育政策,就是要有效應對和積極緩解人口結構性矛盾的長期影響,保持合理的勞動力數量和結構,延緩人口老齡化速度”。
國家衛計委認為,放開“單獨二胎”的決策,將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培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新優勢,準備更為有利的人口條件。
放開后人口不會暴漲
同時,放開“單獨二胎”不會帶來人口暴漲。國家衛生計生委介紹,進入21世紀,我國婦女總和生育率穩中有降。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國民收入增長、社會保障制度趨于健全,特別是城鎮化水平提高,婦女總和生育率還可能進一步下降。因此,放開“單獨二胎”,逐步調整完善生育政策,符合人口發展規律,有利于穩定適度的低生育水平,減緩人口總量在達到峰值后過快下降的勢頭,有利于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現實環境的制約,育兒成本的提高,讓很多年輕人不會盲目跟風生育。”北京市人口研究所副所長尹志剛接受新華社采訪時也指出,由于生活、教育成本的提高,低生育思維定式已在處于生育期的新生代家庭中悄然形成。
解讀
半數“單獨”夫婦愿意生“二胎”
新政主要影響城鎮育齡夫妻,大城市夫婦生育意愿低于中小城市
昨晚,中國人民大學人口學院教授翟振武介紹,“單獨”二胎政策全面落實后,在全國范圍內,將影響1500萬至2000萬人,他們是一方獨生子女,且已育有一個孩子的育齡夫妻。
翟振武是國家衛生計生委專家委員會委員。他說,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前期開展的生育意愿調研,上述1500萬至2000萬符合生育新政的夫婦,大約50%-60%愿意生育第二個孩子。
由于我國此前實施城鄉有別的計劃生育政策,農村的獨生子女遠少于城市。因此,翟振武說,此番“單獨二胎”新政,影響的主要是城鎮育齡夫妻。
不過,對于不同地區不同城市,“單獨”夫婦的生育意愿也并不相同。翟振武介紹,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二孩”生育意愿較低,但在中小城市,符合條件的夫婦,很多都希望新政盡快實施,以合法生育第二個孩子。
國際上通常使用總和生育率(平均每個婦女一生所生育的嬰兒數),來描述一個國家的生育水平。當總和生育率小于2.1,代表其新生人口不足以彌補上一代人的數量。國家衛生計生委昨晚發布的官方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婦女總和生育率為1.5-1.6。
近年來,學界普遍認為,由于我國數十年來實施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過低的生育水平,導致社會日益瀕臨人口老齡化危機。
那么,實施“單獨二胎”政策后,我國的生育情況、總和生育率會有哪些改變?
翟振武說,經過多輪測算,我國城鄉一致放開“單獨二胎”政策后,總和生育率會有所提高。特別是新政啟動后4~5年,會出現生育堆積的釋放,并在今后兩三年,引發一個小的生育高峰,但總和生育率最高不會超過2,之后開始回落。因此,新政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我國的人口“老齡化”,但在今后一段時期內,仍會維持低生育水平。
數說
我國人口狀況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總人口為135404萬人,全年出生1635萬人,死亡966萬人。
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長率
中國人口出生率由1970年的33.4%,下降到2012年的12.1%;人口自然增長率由1970年的25.8%,下降到2012年的4.95%。
生育率
我國婦女總和生育率由1970年的5.8下降到2012年的1.5-1.6,比2000年下降0.1-0.2。
勞動年齡人口數
2011年,我國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達到9.41億人峰值,2012年下降為9.37億人,按此趨勢,2030年前我國勞動年齡人口仍可保持8億人以上。
老年人口數
2012年,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已達到14.3%,2013年底老年人口總數將達到2億,而2025年、2030年將分別達到3億和4億。
?
相關鏈接:
14日消息一覽:單獨二胎政策"臨產" 嬰童產業迎紅利?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