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指出,人口老化及勞動人口減少,將增加醫療及長者公共服務的開支,并會令經濟增長減慢及收窄稅基。來源:香港《文匯報》
中新網10月25日電據香港《文匯報》報道,香港人口急速老化,勞動力亦隨之下降,港府推算由2018年開始,退休人數將較投入職場的年輕人為多;現時每10位適齡工作人士撫養3.5名長者及兒童的比率,更將于2041年倍增至7.1名。由香港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擔任主席的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24日發表咨詢文件,建議從增加勞動人口數量及提升質素、鼓勵生育等5方面應對未來人口挑戰,當中包括為現有輸入外勞制度重新定位。有關的文件由即日起咨詢公眾4個月。
根據香港統計處推算,香港的人口隨著新到港人士增加而繼續增長,由今年的718萬升至2041年的847萬,長者人口比例亦由2012年的14%激增至2041年的32%。近月屢創高峰的勞動人口數字,亦將在2018年的高峰期后,隨著每年的退休人士多于投入職場的“生力軍”而下降。
林鄭月娥指出,人口老化及勞動人口減少,將增加醫療及長者公共服務的開支,并會令經濟增長減慢及收窄稅基,故咨詢文件提出5大方針,包括吸引更多人投入勞動市場、提升勞動人口質素、引入外地人才、鼓勵生育及創設友待長者的環境。
人口不設上限 單程證不改
香港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在咨詢文件內表明“三不”立場,包括不應為香港人口設上限;不應改變現行以“家庭團聚”為政策目標的單程證計劃;及“不可視第二類兒童(雙非嬰兒)為解決人口挑戰的辦法”。咨詢文件又指出,面對全球競逐人才的情況下,港府一直推出多項政策,吸納內地及海外專才到香港,今年8月共有85,700名外來人才及專才在香港工作,約占香港勞動人口2.3%。
文件提到,建造、零售、飲食及護理服務等行業,均面臨勞工短缺情況,部分更是長期的結構性問題,加上現時只有少數年輕人愿意從事低技術工作,有必要考慮輸入外勞以補充勞動力。林鄭月娥說:“若不正視有關問題(輸入外勞),部分低技術行業的勞工短缺問題,可能會出現不能承擔的后果。”
根據香港現行政策,除外傭以外,低技術工人是根據補充勞工計劃按個別情況輸入,但雇主必須證明以香港本地工人填補工作空缺存在困難,同時亦剔除了收銀、司機等26種職位類別,以保障本地工人。林鄭月娥指出,去年底香港僅有2,415名輸入工人,僅占勞動人口0.1%,相對鄰近采用較寬松輸入外勞制度的澳門(26%)及新加坡(28%),差距十分大。
香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強調,即使放寬現行輸入外勞制度,仍會保障本地工人利益不受到任何損害及不會妨礙本地工人就業機會很重要。他表示,可以研究優化現行制度,將機制更靈活回應訴求。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