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首頁   |  觀點PK  |  海口建言  |  評論  |  名人堂  |  社會長焦  |  椰風視點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社會長焦>
    敬一山:“警匪合作”拆違建,挑戰法治底線
    敬一山:“警匪合作”拆違建,挑戰法治底線
    來源: 新京報 作者:SN090 時間:2013-10-14 08:39

      ■ 觀察家

      即便是違章建筑,也應該遵循法律程序,由具備執法權的部門去推進。怎么能“警匪合作”,先拆掉再說?

      據《法制日報》報道,遼寧省鞍山市為修建市政道路將一座占地60余畝的工廠強行拆除,因工廠租用農村土地建成,廠房建成十余年后仍未取得產權證,被政府視作違章建筑而“先拆除,后補償”。讓人震驚的是,拆遷是由公安、城管和手持砍刀、棍棒的社會閑散人員相互配合。

      不用去分析事件的原委、探究具體的法律條文如何,光是看到警察、城管、拿著砍刀、棍棒的社會閑雜人等一起組成的“拆遷大軍”,就夠讓人震撼的了。即便是違章建筑,也應該遵循法律程序,由具備執法權的部門去推進。怎么能“警匪合作”,先拆掉再說?法治在當地政府眼中,真不知是何物。

      據參與拆遷的一位派出所所長說,之所以未接到報警就去現場,“是受上級政府的旨意”,不知道這“上級政府”到底所指為何。但這種權力生態是很值得警惕的。作為社會公器的警察成了“家奴”,舞刀弄棒的社會閑雜成了“打手”,這樣的“上級政府”,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不用說保護民眾或企業的財產安全,反倒成了法治社會的潛在威脅。

      事實上,違建工廠之所以形成,當地政府也不是沒責任。2003年,在招商引資的“土政策”之下,涉事工廠在不符合法律規定的情況下,取得了生產經營的相關手續。這么多年,工廠一直處于灰色狀態下發展,當地政府漠然視之;現在當地政府眼中有了比“招商引資”更重要的事,于是就開始大力“拆違建”。由此可見,在當地官員眼里,壓根兒無所謂違建不違建,是否容忍違建,完全視政績、視長官意志而定。

      十年前,當地政府讓工廠開工生產是違法,十年后當地政府征收違建工廠相關資產時,依然是采用諸多違法手段。不同的是,當初地方政府違法的受益者,如今成了違法的受害者。這是重要的警示之一——政府不講法治,誰都不可能有恒久的安全感,即便一時得益遲早也會加倍償還。

      這些年來,一些地方政府在拆遷時出現一些程序違規,可以說已經屢見不鮮,但像這樣光天化日之下,動用警察、城管、社會閑雜組成“雜牌軍”搞強拆,還是挑戰了法治社會的容忍底線。問題在于,當地方政府悍然違法的時候,公民的救濟渠道何在?從拆遷展現出的“無法無天”態勢看,企業要想在當地討回公道,無論是去法院還是政府,恐怕都不太現實。

      為今之計,或許只有上級部門的介入調查處理,方有可能體現公信。但真正法治的實現,是否只能層層仰賴“上級”?值得深思。

      □敬一山(媒體人)

    (原標題:“警匪合作”拆違建,挑戰法治底線)

    (編輯:李琳)
    ?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