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餐館吃飯,有獎發票刮出中獎金額“拾萬元整”,卻被告知:只能兌10元。稅務說發票背面注明了最高兌獎金額只有3000元,發票印制單位稱是在噴涂獎區涂層時出現的掉節現象,“拾萬元”其實是“拾元”(10月10日《華西都市報》)
一場空歡喜,還弄得一肚子氣。稅務部門的解釋“鏗鏘有力”,印制單位的說法“合情合理”,總之,有一千個理由來證明中獎金額只有“拾元”,并且,有一千零一個理由來推卸責任。如此一來,相關部門與單位“保住”了拾萬元。可是,有獎發票的公信力卻“丟失”嚴重。有獎發票是地稅局鼓勵大家主動向店家索取發票而出臺的激勵政策,并且由此來強化公民責任——“護稅光榮”。有沒有“意外驚喜”,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基于信任、信賴,在履行公民義務、承擔社會責任之后,應該獲得“信賴利益”。
“錯誤或是難免的”,但是,“錯誤成本”或“過錯成本”誰來買單?2012年7月10日晚間,由于官網出現故障,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個別國際航線票價顯示為“0”元,許多網友以為國航在進行特價促銷,紛紛搶購并成功出票。中國國際航空公司客戶服務官方微博稱0元機票有效。此舉贏得掌聲與鮮花。0元機票有效,國航“損失”的僅僅是購票款,卻贏得了公眾的信賴,提升了自己的公信度與美譽度,從而增強了國航的競爭力,這些都是無價之寶,很多時候是花錢也買不到的。
發票中獎“縮水”,契約精神“流失”。信賴是奠定在契約兌現基礎之上,履行契約、兌現承諾也是贏得信賴的關鍵。我們已進入契約社會。有人認為,公民社會是以市場經濟為基礎,以契約關系為中軸,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為前提的高度理性化社會。社會生活契約化是現代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在某種意義上,市場經濟就是契約經濟,公民社會就是契約社會。鑒于此,任何單位與個人都有義務弘揚契約精神,都有責任捍衛契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