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北京市教委昨日發布,繼2013年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京可以參加中等職業學校招生錄取后,從2014年逐步放開隨遷子女在京參加高等職業學校招生錄取。
       
     您當前的位置 : 國內新聞>

    隨遷子女可在京考高職 與京籍考生沒有區別對待

    ??诰W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3-09-29 14:46

      ■ 釋疑

      1 隨遷子女可報考哪些院校?

      可報在京招生的所有高職院校

      市教委:通過資格審核的隨遷子女可以報考在京招生的所有高職院校,具體學校名單會在志愿填報前以招生簡章的形式告知考生。

      在報考高等職業學校方面,與本市戶籍考生享受相同的權利,可以參加高會統招、高職自主招生和高職單招,可以報考所有在京招生的高職院校。

      2 是否和京籍考生同一分數線?

      與京籍考生享有同樣的加分政策

      市教委:通過資格審核的隨遷子女考生在高職錄取時享受和京籍考生一樣的加分政策,采用同一錄取分數線,沒有區別對待的政策。

      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申請過程中,如有疑問,可咨詢各區縣高招辦,也可咨詢北京教育考試院高招辦,咨詢電話是:82837115。

      3 明年高職指標是否增加?

      招生計劃明年初編制,京籍考生錄取不受影響

      市教委:2014年北京的普通高校招生計劃將于2014年初進行編制,目前先申請和資格審查,11月開始全市高考報名。我們將按照報名人數和通過資格審核的隨遷子女人數,測算在京招生的總規模和高職招生規模。

      從入學機會來看,我們將通過招生計劃的調整,基本穩定北京高考錄取比例,保證北京戶籍考生不會因隨遷子女報考高職的政策造成影響。

      ■ 對話

      “異地高考需考量人口調控”

      《北京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首次提出,對符合條件的來京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將滿足他們接受高中階段教育的需求。這一政策,給今后實現異地高考奠定了基礎。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桑錦龍表示,異地高考需考量人口調控,需要建立更加有效的人口管理制度和人口調控機制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教育制度問題。

      新京報:此次“隨遷子女升學考試政策”設定限制條件的目的是什么?

      桑錦龍:北京作為流動人口集中地區,在制定政策前,肯定要先摸清教育供給資源情況,目前北京教育資源供需失衡,必須有一些條件進行限定。

      新京報:對于北京的這兩項政策,有學生家長表示太保守,你怎么認為?

      桑錦龍:北京、上海、廣州都屬于經濟發達、教育先進和人口流入集中地區,這三個城市在解決外來務工人口異地高考的難度是其他省市、地區無法相比的,他們在制定政策時考慮的因素比較多,政策制定也比較謹慎,我認為這種方式是可取的。

      新京報:上述大城市真正實現異地高考還存在哪些難點?

      桑錦龍:教育改革需要倒逼社會管理體制改革,教育體系以前是以戶籍人口為對象設計的,以后要變成以常住人口為對象設計,需要一個過程。

      這個過程的影響因素很多,異地高考需考量人口調控,需要建立更加有效的人口管理制度和人口調控機制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教育制度問題。

    相關鏈接:
    海南省考試局支招專科批志愿填報 為考生報考加力
    司法考試考生信息泄漏? 官方均回應稱不可能
    曝海南三亞考生請槍手考班上第一 教育局稱替考可能性不大
    追蹤:網曝三亞考生請槍手考試 舉報者稱消息不實望諒解
    小升初考生如何去寫好一篇寫事作文
    湖南一公務員考生總分第一 因臉上長痘被不合格
    六旬臺灣考生 三度“輪椅趕考”大陸司法考試
    湖南考生稱無人競爭仍被刷 組織部:隨你去告
    [來源:新京報] [作者:杜丁] [編輯:馮丹霞]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诰W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