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首頁   |  觀點PK  |  海口建言  |  評論  |  名人堂  |  社會長焦  |  椰風視點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評論>
    沒有博弈“學分制學費”難言公平
    沒有博弈“學分制學費”難言公平
    來源: 京華時報 作者: 時間:2013-09-13 09:12

      山東試點高校“學分制學費”引發爭議,7所高校將過去固定的按學年收費改為彈性的按學分收費,“學分制學費”不得超過“學年制學費”110%。有學生及家長質疑這無異于變相漲價。

      高教改革原本就是社會焦點,一旦涉及錢的問題更容易觸動公眾的敏感神經。究竟是教育改革中的必要一環,還是高校打小算盤尋求合法化的“漲學費”,在缺乏對高教改革準確評估的前提下,或許很難輕易下結論。但這并不妨礙我們對公眾的敏感進行探問,并由此反思教育制度改革的得失。

      首先應當追問學生及家長的擔憂因何而來。恰如教育學者所認為的,學分制改革是高教改革的一個系統性工作,其核心在于選課制改革,即為學生提供適配的個性化課程菜單,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習自主權。因而決定這一改革成敗的關鍵,在于把課程菜單設計好并加強教學管理。但在最核心的改革環節用力不多的背景下,就急于推出收費制度改革,這樣避重就輕的“單兵突破”,當然會引起學生及家長的擔憂,尤其是上浮10%的裁量空間,很可能給高校學費漲價提供合法化借口。

      收費機制的科學性,首先是建立在教育主體教育質量的改觀基礎上。聯系到教育市場化改革的種種弊端,在高校與民眾之間信任關系極度不穩的情況下,高校將收費機制作為改革的先行內容,便很容易招致學生和家長對自己權利受損的憂慮。很明顯,山東的改革方案并未充分顧及到這種大眾心理。

      更重要的是,教育收費,它還涉及到公民受高等教育的權利實現,因而具有制度的公共屬性,需要聽取利益相關方的意見。我們不知道“學分制學費”改革究竟有多少民意基礎,不過從家長和學生的反應看,顯然他們的意見并沒有得到改革者的應有尊重。這種程序上的要求并不能因為改革本身符合國際潮流就可以忽略。

      可見,即便“學分制學費”對于高教改革而言充分且必要,其推行也必須為利益相關方創設權利博弈的程序平臺,讓學生及家長充分表達與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意見。尤其是“學分制學費”標準等級和升降幅度,更需要在博弈的基礎上達成理性的妥協。只有在這樣的正當程序基礎上,改革政策的出臺才具備正當性,也才能防止單方決策可能造成的權利風險。

      

    (編輯:李琳)
    ?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