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首頁   |  觀點PK  |  海口建言  |  評論  |  名人堂  |  社會長焦  |  椰風視點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社會長焦>
    全國每年25萬人自殺?錯了!
    全國每年25萬人自殺?錯了!
    來源: 中國青年報 作者:鄧希泉 時間:2013-09-13 09:03

      第一,關于我國的自殺率和自殺致死人數。我國的自殺率按城市和農村分別統計,統計數據沒有直接提供全國總人口的自殺率。新中國關于自殺率的統計,應是始于1979年,當時城市和農村自殺率,分別為10.9/10萬和15.3/10萬(見《中國社會統計資料》1985年版)。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我國自殺率快速上升。1985年,城市和農村自殺率分別上升為11.2/10萬和29.5/10萬,達到了歷史最高位。此后數年,在維持歷史高位的同時開始緩慢下降。

      2011年,城市和農村自殺率分別下降為5.28/10萬和9.28/10萬(見《中國衛生統計年鑒2012》),因自殺而死亡的人數也在不斷減少。也就是說,我國這些年來因自殺致死的人數,在11萬—12萬的區間,這才是我國當前自殺死亡人數一種近似真實的反映。上述四則新聞報道中關于對我國自殺致死人數的數據,“25萬”的結論來自北京回龍觀醫院與國家疾控中心在2000年進行抽樣調查的推論結果,“28.7萬”來自費立鵬等撰寫的《中國的自殺率:1995-1999》一文(發表于2002年的《柳葉刀》)。

      第二,關于自殺對青壯年的影響。自殺曾經是15到34歲青壯年人群的首位死因,這個結論來源于費立鵬等撰寫的《中國的自殺率:1995-1999》一文,這是基于1995-1999年中國自殺數據得出的推論。此后,中國以青少年為重點群體的預防自殺和自殺介入工作,以及汽車社會的快速發展,使自殺在青壯年死因中的位次迅速下降。

      通過對2003年開始正式出版的歷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鑒》的研究表明,當前“自殺”在引發青壯年的外部死因中,位列“機動車輛交通事故”和“機動車以外的運輸事故”之后,是排位第三的外部死因。如果加上“腫瘤”、“呼吸系統疾病”等內部死因,“自殺”的位次則更為靠后。

      第三,關于我國的自殺率變化趨勢。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在過去45年中,全球自殺率上升了60個百分點(世界衛生組織網站)。中國疾控中心網站提供的數據,就是來源于此。但是,這是世界自殺現象發展的趨勢,我國自殺現象的發展恰恰相反。衛生部門對全國死因的監測結果表明,我國的自殺率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達到歷史高位后,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維持高位后緩慢下降。世界衛生組織通過對我國1988-1990年與1996-1998年兩個時間段的自殺率進行對比,也得出了我國自殺率大幅下降17.2%、降幅列全世界之首的結論(見《世界衛生報告2001》)。因此,新聞報道中出現“據中國疾控中心數據,在過去50年里,自殺率上升了60%”,屬于引用失當,很容易導致讀者誤解。當時,就有網站基于該新聞而得出了“我國50年來自殺率升60%”的荒謬結論。

      第四,關于自殺現象的城鄉差異。前文已經初步列舉了自殺現象的城鄉差異。在上世紀80年代,城市自殺率只是在最初幾年有所上升,后一直呈下降趨勢;而農村自殺率,在改革開放后的十幾年則一直呈現劇增趨勢。一增一減,使自殺的城鄉差異明顯增大。費立鵬等人撰寫《中國的自殺率:1995-1999》一文時,我國自殺的城鄉差異確實達到了最高水平,但此后差異不斷縮小。當然,我們必須承認城市預防自殺工作的成效較農村更為明顯,必須正視自殺預防存在著“重城市輕農村”的現象。因此,對農村自殺給予更多的關注,縮小自殺預防的城鄉差異,應成為我國預防自殺工作的一個重點。

      (作者為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所副所長)

    (編輯:李琳)
    ?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