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首頁   |  觀點PK  |  海口建言  |  評論  |  名人堂  |  社會長焦  |  椰風視點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社會長焦>
    問責“雷語”,也須“官念”糾偏
    問責“雷語”,也須“官念”糾偏
    來源: 新京報 作者: 時間:2013-08-30 09:41

      在時下,對“雷語”官員的究責,多是“媒治”效應下平息輿論的即興舉措,只有將問責“雷語”納入法規,才能實現問責規范化。

      上海浦東近日出臺《浦東新區行政首長問責辦法》,正式將“行政首長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職責、在公共場合的言行與職務身份不相符合等行為,造成重大失誤或不良社會影響”寫入問責條款。這也意味著,官員除因履職乏力被究責,說了“雷語”致不良影響的,也會被問責。(8月29日《新聞晨報》)

      平心而論,官員也是人,難免會說錯話。若官員“雷語”純屬口誤,并肯認錯,或無需苛責。撇開“行”,單純計較官員的“言”,意義也不大。但從公共倫理的層面講,官員發言,有時會帶有公共屬性,而非“僅代表個人看法”。其公職身份,制約了其言論邊界。對官員而言,即便是個性化表達,也該恪守公共理性,體現權力謙抑。

      都說“言為心聲”,很多時候,官員“雷語”,也是其心跡的表露。這類“雷語”,絕非簡單的口誤,而是特權病的發作,是官僚心態的透視鏡,其根源就在“官念”跑偏、價值迷失。還有些“雷語”的出現,則是因部分官員的表達方式跟當下語境脫節,造成發言的“不合時宜”。

      無論如何,官員“雷語”之害,都不容小覷。而浦東對致不良影響的“雷語”問責,讓“雷語”官員“因言獲罪”,至少能倒逼官員增強自律。更何況,在時下,對“雷語”官員的究責,并無法規依據,多是“媒治”效應下平息輿論的即興舉措,將問責“雷語”納入法規,也能實現問責的規范化。

      讓“雷語”淡出官場,要循聲找人,對“雷語”官員問責,更要解剖跑偏的“官念”。也只有制度化問責,才能強化對官員言行的約束,讓其謹言慎行,恪守權力倫理。

     

    (編輯:李琳)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