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南海網記者曾經報道了海口市府城忠介路很多水果攤位上電子秤存在短斤缺兩的現象,當時工商部門也進行了查處。然而,近日又有網友反映稱該路段的很多水果攤上電子稱短斤缺兩的現象。(南海網記者孫令正攝)
兩年前,南海網記者曾經報道了海口市府城忠介路很多水果攤位上電子秤存在短斤缺兩的現象,當時工商部門也進行了查處。然而,近日又有網友反映,稱該路段的很多水果攤上電子稱短斤缺兩的現象。8月13日,南海網記者把調查情況反映給轄區工商所,工商執法人員也對存在的現象進行查處。投訴:八斤龍眼實際只有四斤重
吳先生家住府城某小區。8月12日晚上,吳先生的女兒在府城忠介路某水果攤上買了八斤龍眼,五元一斤,一共四十元。
吳先生說,當女兒把這“八斤龍眼”提回家后他一提,“就感覺不對勁,應該沒那么少。”于是他立即提著這些龍眼到下面的小店公平秤處一稱,發現“八斤重”的龍眼實際只有四斤重。對此,吳先生說,之前他曾經也在該路段買過水果,雖然每次感覺“都被短斤缺兩”,但也沒有較真。可是當天晚上“短了一半確實令人很生氣”。所以,他希望相關部門應該加強管理,還給消費者一個公平公正的消費環境。
暗訪:一斤七兩的龍眼差七兩
8月13日上午10點多,南海網記者從超市里買了一把小電子稱后再次來到府城忠介路。雖然此時很多水果攤還沒到位,但擺攤的也有七八家。
記者以消費者的身份在一處擺賣蘋果的攤位前買了兩斤蘋果,攤主的電子稱所稱的重量跟記者所帶的稱稱出的重量一樣。隨后記者又在一家擺賣龍眼的水果攤上買龍眼,攤主是一位將近六旬的阿婆,她所賣的龍眼5元一斤。她給記者稱了一斤七兩的龍眼,一共花8.5元。然而,這一斤七兩的龍眼被記者所帶的電子稱稱出才一斤重,而這位攤主阿婆還口口聲聲說:“我的稱是電子稱,絕對不會有問題。”
反映:此地短斤缺兩現象普遍
據市民反映,這條街因為被政府定位為便民疏導點,所以每天都有很多流動的水果商販,而且這些商販都沒有辦理工商營業執照。這些水果攤販用的電子稱“幾乎都有問題,而且相差特別嚴重”。不過,市民表示,在這里買水果就要學會跟攤主討價還價,并要求用合格的電子秤,“而用合格的電子秤,攤主就不會賣那么低的價格了。至少提高一倍,因為他們不可能做虧本生意。”“而那些吃虧的基本不是常來的顧客,而有很多外地游客吃虧了也不好說。”
在暗訪中,一位家住附近的李阿公對此現象顯得十分生氣,他說:“這里短斤缺兩的現象不是一兩天的時間,而是好幾年了,不知道坑了多少人,為什么有關部門沒有認真查處而放之任之呢?”
工商:監管有難度
當天上午,南海網記者就忠介路水果攤位存在短斤缺兩的問題向轄區的海口市中山工商所反映,該所執法人員立即趕赴該路段。
然而,一看到工商執法人員出現,很多水果攤主搬起電子稱就跑。記者觀察到,那些不跑的攤主都忙于“調”自家的電子稱。不過,執法人員還是扣到一家水果攤上的一把問題電子稱。
而令記者納悶的是,這位賣給記者一斤七兩重卻實際只有一斤重龍眼的阿婆的電子稱在執法人員檢查的過程中卻沒有發現任何問題。不過,看到執法人員在現場,阿婆卻給記者補稱了七兩的龍眼。
在現場也有知情的市民告訴記者,那些攤主的電子稱是“可以調的,只要他們認為可以騙的,就輕而易舉地在電子稱上做手腳,消費者幾乎很難意識到”。
對此,中山工商所的馮副所長說,兩年來,該所也多次對此路段的水果攤電子稱進行整頓,“一個季度要整治好幾次”。然而,馮副所長坦言,“監管難度很大,原因是這條街的政府定的便民疏導點,所以攤主都沒有辦理工商執照,監管起來很難。”
??? 不過,馮副所長表示,接下來工商部門將跟城管部門一道,加強對該路段水果攤電子稱的有效監管。
?
???????????????????????????????
???? 南海網記者在一家擺賣龍眼的水果攤上買龍眼,攤主是一位將近六旬的阿婆,她所賣的龍眼5元一斤。她給記者稱了一斤七兩的龍眼,一共花8.5元。然而,這一斤七兩的龍眼被記者所帶的電子稱稱出才一斤重,而這位攤主阿婆還口口聲聲說:“我的稱是電子稱,絕對不會有問題。”(南海網記者孫令正攝)
?
然而,一看到工商執法人員出現,很多水果攤主立即帶上電子稱跑不見蹤影。(南海網記者孫令正攝)
?
工商執法人員扣到該處水果攤上的一把問題電子稱。(南海網記者孫令正攝)
相關鏈接
海口多家酒店涉嫌無證經營 工商所“視而不見”?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