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探訪
性格
砸門窗偷東西倆孩子是“破壞王”
村民跟記者談起這兩個孩子都直搖頭,說兄弟倆的行為有時實在讓人無法接受。在他們上學路的沿線,10多戶人家的門窗都被他們砸壞。他們還悄悄潛入他人家中,看見喜歡的東西就拿走,包括錢。其實他們就是好奇,有的東西剛拿走就扔掉了,有的還是戶主的貴重物品。村民剛剛種下的菜苗,也被兩個小孩連根拔起,扔在路邊。李芳總因為這些跟村里人賠不是。
“我都害怕他們到我家來。”小孩的姨婆介紹,自家的門窗被兩個孩子破壞過多次,金項鏈也被他們拿走,不知扔到哪里去了。兩個小孩看見路過家門口的摩托車、三輪車,就跑到路中間去攔著。大家不知道孩子為什么會攔車,可能只是為了好玩。
今年,李芳把兩個孫子送到附近的幼兒園。倆孩子成了學校的“破壞王”,其他小朋友都會被捉弄。學校的墻壁、地板和教學設備也多次遭到他們的“毒手”。為此,奶奶也常到學校道歉。半學期之后,學校不愿再接收兩個孩子。李芳前去求情,最終只有6歲的強強被留下。
家庭
媽媽離家出走爸爸在外打工
當記者問起事發當天的一切時,李芳一度掩面而泣。痛哭中,她說,真想用死來解脫。“她已經一個多星期沒怎么吃飯了,每天只喝點米湯。”守在一旁的親戚指著床頭的藥瓶說,現在她病了,每天需要兩個人寸步不離地守著,害怕她想不開而自殺。
“我不是故意的,我本意都是為了他們好。”李芳擦著眼淚,她害怕閉上眼睛睡覺,因為一閉上眼睛,就會想起孫子。李芳說,平時經常教育孫子,很多辦法都用過,打罵也不起作用,讓她傷透了心。“有時打在孩子身上,痛在我的心里。”她坦言,想到孩子從小缺少父愛和母愛,每次想狠狠地打孩子一頓,都忍了。
因為家里窮,小孩的父親魏寧小學畢業就到外面打工。18歲那年,他和一個河南女孩未婚先孕,當年他們的第一個兒子出世,就是強強。這對年輕的爸媽沒有任何經驗,只能讓奶奶照看。兩年后,他們有了第2個孩子,就是兵兵。孩子還沒滿周歲,他們的母親就離家出走了。
魏寧作為一個單親爸爸,一心就想為了孩子多打工掙錢。孩子離世后,魏寧回來見了兩個兒子最后一面,第2天就離開了這個傷心地。對于這起意外,他沒有責怪母親,并寫了諒解書:很理解母親的辛苦,不會追究母親的責任。
(文中人物均系化名)
縱深
隔代監護不利教育
只要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健在,對留守兒童采用隔代監護的方式比較多。對于這種監護方式,外出的父母比較放心。但這種監護方式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卻有著難以克服的問題。一是由于天然的血緣、親緣關系,監護者多采用溺愛的管教方式。較多地給予物質、生活上的滿足和過多的寬容放任,而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導。
二是祖孫輩年齡差距大,觀念不一樣,對待許多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很大的差異,“代溝”明顯,難以相互溝通。一般來說,祖輩們往往以他們自己成長的經歷來教育要求孫子輩,思想觀念保守,教育方法簡單。而現在的孩子見識廣,喜歡趕新潮,尋求刺激和創新,做事不拘一格等,老人的觀念和教育方法很難為孫輩接受。另外,老人年歲大,精力不濟,健康狀況欠佳,再加上有的老人監護的遠不止一兩個“留守小孩”,真是力不從心。以上情況說明祖輩難以承擔監護教育之責。
長期與父母分離,導致留守兒童遇到困難不能從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學習、生活過程中出現一些差錯得不到及時的引導、糾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顯的心理行為問題。如普遍的自卑心理,尋求保護或自我保護的意識特別強,在自我保護行為上出現過激行為等。
因此,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應當引起家長、學校、政府、社會等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