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首頁   |  觀點PK  |  海口建言  |  評論  |  名人堂  |  社會長焦  |  椰風視點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評論>
    靠“善政”搖下信任隔閡的車窗
    靠“善政”搖下信任隔閡的車窗
    來源: 京華時報 作者: 時間:2013-07-01 11:33

      對道路資源的節約,對信任資源的挖掘,是民眾對服務型政府的考驗,更是對“善政”為“善舉”進行托底與擔保的期許。

      繼出租車合乘政策出爐后,北京市年內還計劃出臺私家小客車“拼車”指導意見。無論是對公益性合乘的鼓勵支持,還是對合乘費用的分擔,以及非簡單地認為是非法運營等,都在向“城市病”宣戰,于便捷出行之外,逐步緩釋現代社會的信任隔閡。

      早在13年前,國內“順風車”的微公益項目便已興起。然而,盡管連續兩年的“春節回家順風車”活動累積了不少人氣,可回到“陌生人社會”的日常生活中,“順風車”風險與合法性的問題也隨之浮出水面。如果說搭乘的習慣與互助的信息,可以通過網站、論壇、微信等社會自己組織來實現,對“拼車”的鼓勵、與“黑車”的界定則需要有制度的跟進。

      一些國家,政府對“拼車”的鼓勵與支持已經常態化。比如,英國與美國修建了專供多人共乘車輛行駛的專用快速車道,只有一名司機的車輛不能進入,必須找人“拼車”。當下,為“順風車”開辟綠色通道,更需要相關政府部門有所作為,靠“善政”的制度營造出“善意”的文化。

      這其中,不僅包括界定非法運營、規范專用車道等“減法”,也離不開高速收費的優惠、社會組織的培育等“加法”。怎樣判別“拼車”是否以營利為目的?是否應當簽約與登記?一旦出了事故,責任如何分擔?高速通道能否還利于民?一“減”一“加”中,往深處看,乃是政府職能的轉變與權力范圍的勘界。

      很多時候,人們抱怨社會信任的缺失,更多是在指責政府作為的缺位。車窗搖下能不能搭乘,信任的危機還是因為缺乏有效的支持、救濟與保障。從這個意義上看,對道路資源的節約,對信任資源的挖掘,是民眾對服務型政府的考驗,更是對“善政”為“善舉”進行托底與擔保的期許。

      在鄭州,系有綠絲帶的“免費順風車”已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線,車主們最大的煩惱竟是得不到信任。在麗水,因為搭上了陌生人的“順風車”,年輕的女教師慘遭搶劫殺害。兩則案例警醒我們,破除隔閡、收獲信任,并非一日之功,迫切需要政府與民眾、與社會組織的良性互動。試想,疏浚公共交通的擁堵不堪,疏導美好心靈的一路暢通,即便增加行政成本,甚至會引來社會管理創新的“麻煩”種種,又有何不可?

    (編輯:李琳)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