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首頁   |  觀點PK  |  海口建言  |  評論  |  名人堂  |  社會長焦  |  椰風視點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評論>
    中職生的良藥難治大學生的痛
    中職生的良藥難治大學生的痛
    來源: 齊魯晚報 作者:沙元森 時間:2013-06-03 14:56

      中職生的“受熱”和大學生的“遇冷”,其實只是一個硬幣的兩面。這是教育問題,更是社會經濟問題,應當被放在更大的背景下考慮和解決。

      在699萬高校畢業生涌向社會的“最難就業季”里,也有不愁找不到工作的。日前,在山東省濟南商貿學校校園畢業生供需洽談會上,全國近百家企業為700多名學生提供了3000多個就業崗位。(詳見今日本報A10版)

      這樣的“逆襲”固然可以提振中職生的就業信心,但以此與高校畢業生的就業難作對比,也很牽強。畢竟,兩種不同類型的教育猶如兩輛不同道路、不同功能的車輛,不適合直接對比速度。

      中職生不愁工作,是這幾年就業市場上一個比較明顯的趨勢。這確實可以證明不少中職院校實現了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對接。但也要看到,中職生越來越受歡迎不完全是因為某個學校或某個專業的教育水平出類拔萃。根據教育部今年發布的一項報告,中職生總體就業率已經超過95%,已經高于大學生的就業率。

      中職生就業率超過大學生,主要勝在“性價比”的優勢上。大多數中職生對自己都有明確的職業規劃,那就是做一個“藍領”,所以他們不怕工作的臟和苦,不苛求豐厚的薪水,也很少頻繁跳槽,這些特點是很多大學生所不具備的,深受一些用人企業的歡迎。但如果以就業率論英雄,要求大學生向中職生看齊,以解決就業難的問題,很可能加劇高等教育的職業化傾向,最終把高等教育扭曲成職業技術教育。如果越來越多的大學把眼睛盯在“有用之學”上,而無視“無用之學”的價值,那么已經充斥校園的功利之風只會愈演愈烈。在這樣的環境中,談“大學精神”不免太奢侈,學術與創新更是無本之木。

      無論今年大學生就業有多難,大學生在任何時候都是社會必需的棟梁之才。面對大學生就業難,一些高校可以反思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方面的問題,但是也不必一味地迎合市場需求。建設創新型社會,需要培養大量創新型人才,高等教育應當承擔起這個使命。即便市場需要“藍領”,也不能人人爭做“藍領”。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和中職生搶飯碗的話,只能說明當前社會經濟結構轉型艱難,勞動密集型產業仍然占據重要地位,還無法創造更多的崗位去接納創新型人才。這個問題其實不只體現為中職生在就業市場上的搶手,近年來“民工荒”的顯現也是例證。

      所以,中職生的“受熱”和大學生的“遇冷”,雖給人冰火兩重天的觀感,但其實只是一個硬幣的兩面。這是教育問題,更是社會經濟問題,應當被放在更大的背景下考慮和解決。試圖以中職生的就業經驗來指導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注定治標不治本,必須以更大的力度推動改革,從根本上解決就業問題的結構性難題。

    (編輯:李琳)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