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湖北宜昌沃爾瑪超市,正運行的手扶梯突然斷裂,一名女士墜亡;14日,陜西西安,一名女士因乘電梯踏空墜亡;15日,廣東深圳,一名女護士被電梯夾頭身亡;16日,云南玉溪中醫院,兩名乘客被電梯卡住,一人經搶救無效死亡……剛剛過去的一周被稱為電梯奪命周,3天4人喪生。??????(據《央視網》)
近年來頻頻上演的“電梯驚魂”悲劇,卻讓人們頗有談“梯”色變的驚悸與焦慮。“上上下下的享受”曾是某知名電梯企業的營銷廣告詞,如何讓人們在充分享受方便快捷的發展成果的同時,切實保障民眾“上上下下的安全”,已成為事關國民生命健康的民生大事。而基于電梯事故的多重成因,遏制電梯奪命必須嚴把三道關口。
一是產品質量關。面對層出不窮的悲劇,事故調查結論往往將誘因歸咎于監管環節,如“超齡服役”、“保養不善”、“檢修走過場”等等,很少有人對電梯產品本身的質量問題提出質疑。以“5·15”事故為例,正在下行的電梯緣何在三樓與二樓之間突然打開,隨即關門后又反過來上行,讓人們不得不向“生產”環節追問:同為出行工具,汽車可以“召回”的質量缺陷會不會發生在電梯身上?畢竟產品質量是使用安全的基礎與前提。
二是運行監督關。如果電梯出廠質量合格,電梯安裝規范合理,那么事故責任無疑就在于管理使用。電梯承載著人們的健康與生命,嚴格管理、定期保養、認真檢修對于其安全運行至關重要。這就需要電梯生產商提供優質誠信的售后服務,電梯使用方明確專人負責監管,完善并落實管理、保養、檢修等制度,制定第一時間的事故應急反應機制,建立與職責掛鉤的問責處罰機制。政府有關部門更要經常對電梯使用者的自律管護情況巡視督導,落實電梯檢修與報廢制度,力促把隱患消滅于萌芽。
三是自我保護關。電梯畢竟也是運動式的承載工具,在盡可能減少機械故障的同時,乘坐者的個人保護意識不可或缺。愛護電梯就是愛護自己的生命,“小心無大差”可以避免許多不該發生的悲劇。政府要加強對公民進行愛護電梯和正確使用電梯的常識性教育,教給人們正確應對電梯故障的心理狀態和技術方法;管理者要在醒目位置設置乘坐電梯須知的警示標志,幫助人們提升自我保護意識;消費者要自覺遵守規則,堅持文明規范出行,力避因自己的行為不當引發電梯故障和人身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