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別的最后
她實現他捐獻器官的心愿
21日送醫后,陳剛的病情非常不樂觀,22日下午醫院已經數次下達了病危通知書。
這時候,一直守候在醫院的祁丹突然做出一個令旁人意外的決定:把丈夫的器官捐出去。
“這決定你們覺得突然,但是我知道,這是他的愿望。”祁丹說,陳剛生前就特別關注器官捐獻方面的新聞,曾提過如果將來有一天自己不在,就捐器官救別人,“沒想到這一天來得這么快,我代他決定,實現他的心愿。”
22日17時,在祁丹的要求下,醫院聯系了省紅十字會器官捐獻的工作人員。當晚,她代陳剛簽下捐獻志愿書。
她這個決定,引來旁人一片唏噓。不過,陳剛的父母雖然都年事已高,卻毫不猶豫地一致表示支持媳婦的決定。
“我們很開明,他平時就是個熱心人,我們覺得他會為這個決定高興。”陳剛的母親說。
昨日凌晨,陳剛捐出一顆心臟、一對腎臟和完整的肝臟,將使5個等待移植的重癥患者重獲生機。
昨日中午,當得知心臟移植手術已經成功后,陳剛的女兒突然說了句:“爸爸不在了,心還在繼續跳動。”
“陳剛是個特別愿意幫助別人的人。”昨日下午,在陳剛公司中,記者看到了由他駕駛的那輛運鈔車。車隊隊長陳勇介紹,陳剛生前做事認真、樂于助人,“我們的工作很辛苦,每天工作時間至少12小時,但只要同事家里有事請他幫助代班,他從來不推辭。”
行車11載,陳剛零違章、零事故。
認真、熱誠、奉獻,這是陳剛的特點。他的突然辭世,也留下了唯一的遺憾:他原計劃今年夏天帶一家老小去北京旅游。“女兒說想看天安門,他答應她6月就去,如今這再也沒辦法實現了。”祁丹說到這里,再次痛哭起來。
移植手術連軸轉
一天內救了5個人的命
昨日,陳剛捐獻的心肝腎成功移植到5名危重患者體內,使他們重獲新生。
接受陳剛心臟的是來自河南南陽的46歲患者李民(化名)。5年前,李民在當地醫院被診斷為“擴張型心肌病”,后經治療稍有好轉。今年元月,他再次在武漢協和醫院被確診為擴張型心肌病,全心功能衰竭,心臟已經跟籃球一樣大,只有心臟移植才能挽救他的生命。
但從1月到4月,李民一家一直在等待能與他配型成功的心臟供體,可惜一直沒等到。該院心外科主任董念國教授表示,就李民目前的狀況,如果再等不到心臟供體,死亡隨時會發生。
4月22日晚8點半,董念國教授接到省紅十字會通知,有一腦死亡患者家屬愿意捐獻心臟。董教授立即調集心外科十名專家,組成三隊人馬,分別著手進行心臟受者的篩選、取心臟及進行心臟移植手術。
23日凌晨3點,以協和醫院心外科蘇偉副教授為首的一行4名專家,從協和醫院出發前往同濟醫院,準備摘取捐獻者心臟。與此同時,篩選心臟移植受者的行動也在協和醫院緊鑼密鼓地進行著。
經過組織配型及對雙方年齡、體重、身高、性別等各種情況的嚴密比對后,李民與陳剛的心臟配型成功。23日凌晨6點,一顆各方面狀態均良好的心臟成功從陳剛體內取出。
上午7點15分,對李民實施的心臟移植手術正式開始。上午10點整,陳剛的心臟在李民體內重新起跳。心臟移植手術順利完成,李民被送入ICU進行觀察。
董念國介紹,整個心臟吻合手術僅花了36分鐘。目前李民各項生命體征均穩定,只需進行2到3天的觀察,闖過循環、呼吸、感染這幾道關,便可轉入普通病房。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是該院實施的第100例心臟移植手術。
接受腎移植的是同濟醫院的兩名尿毒癥患者。37歲的恩施男子于4月23日中午12時半左右開始手術,下午2:15手術結束,手術過程順利。另一名51歲的男患者是漢陽人,于當天下午5時半開始手術,晚上8時半手術結束,手術也十分順利。
由于等待移植的患者非常多,為了盡可能救治更多的人,同濟醫院器官移植所副所長陳知水教授將陳剛的肝臟,分割成兩塊,分別移植給兩名肝硬化的患者,截至當晚10時30分移植手術還在進行當中,據陳教授介紹,兩臺手術應該可以在次日凌晨零點之前完成。(楚天都市報記者陳凌燕 陳媛 通訊員蔡敏 涂曉晨 田娟 蔡雄 張方方 劉坤維 陳波 實習生韓靜 張凱倫 攝影:記者曲嚴)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