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難就業季來襲(圖)
?
最難就業季來襲放棄就業轉考研人數攀升
最難就業季來襲放棄就業轉考研人數攀升。有人說,2012年-2013年是“史上最難找工”的時期,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699萬,比2012年多19萬,創歷史新高。據某網站最新調查結果,截至今年3月,本科畢業生簽約率為38%,碩士畢業生不足三成,分別低于上屆同期8個和7個百分點,而放棄就業轉而考研的人數也達到歷年最高。
在一個研究院所做的《2012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中,“中文”、“法律”、“新聞”、“信息管理”等文科專業由于就業率低,且薪資較低,不幸入選紅牌和黃牌專業。究竟是什么原因讓大學生們遭遇了就業尷尬?
——多名國內一流高校應屆畢業生的求職故事
當夢想遭遇現實“我并不喜歡翻譯專業。”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系翻譯專業的王蕓直言不諱,“從開始找實習到現在,我才發現,之前的路走錯了,我一直喜歡的是媒體行業。”這個典型的“文藝女青年”從平時讀讀書、看看戲的生活突然轉變成四處“揾食”,她明顯有點“找不著北”。
王蕓是四川人。高考填報志愿時,盡管自己不喜歡翻譯,但由于這是一個熱門學校的熱門專業,她還是順從了父母的意思。到了找實習的節骨眼兒,和她的同學不一樣的是,王蕓并未在自己的專業上大做文章,她的簡歷一封封都飛去了心儀的媒體,“因為我喜歡。”
王蕓曾在三家媒體實習過,有網站有報紙有雜志。憑借過硬的英文功底和廣博的知識儲備,王蕓在做深度訪問時顯得游刃有余。“我喜歡看戲,無論傳統的還是現代的。”王蕓說起這些眼睛亮了,“我也喜歡看電影,因為專業的關系,我還讀了很多外國原版小說。”可在找工作的時候,這些并未給她帶來任何優勢。“簡歷投到數不清了,可是有反饋的很少,大概只有兩三家吧,面試之后只有一家看起來有些眉目。其實我投得還算少的,因為今年招工的媒體少了好多。”
在王蕓看來,自己的專業是個大問題。“校園招聘都是些大企業,文廣傳媒什么的,可望而不可及。你知道的,上海傳媒大企業都盯著復旦大學的畢業生。”說到社會招聘,王蕓指了指ipad上一則媒體招聘啟事,嘆了口氣:“你看,又是明確寫只要‘新聞傳播類’的,像這樣的,我連投的必要都沒有,網上申請肯定沒戲。”
距離畢業的時間越來越短。王蕓的媒體夢正在被現實一點點蠶食。雖然不甘心,但她已經開始考慮換方向了:“4月要是還沒有起色的話,我就只好看看對口專業了。”她頓了一下,眼光停在了一則某日報的招聘啟事上。“還是想抓緊最后這一點時間。之前高考填志愿以為找個很牛逼的專業就能找個能掙錢的工作,但是過了這么幾年反而變得很理想主義,覺得要做自己喜歡的。”
和王蕓類似的,還有南京大學(招生辦)的陳濤。陳濤是南京大學文學院的應屆畢業生,求職的方向也是傳媒。在同學眼里,陳濤是個注重性價比的人:只有兩次實習經歷,但每一次都是重量級的。“我做過報社跟電視臺。”陳濤說,“這是我未來求職的方向。”
陳濤手上已經握了不少offer(錄用通知),還被冠上了“offer king”的名號,但是因為各種原因,他還是不愿意交出三方協議,“我想在京津一帶工作,離家近。好多單位的待遇不夠理想。我必須要談待遇,因為我還要成家,不是說能糊口就可以了。所以我挑的都是好單位,‘心儀的工作’加上‘合適的收入’,難度相應也會變大。”
曾是學校文學雜志主編的陳濤有著良好的文字功底。“大家都說我是‘筆霸’。筆試必進,無論什么單位。”陳濤苦笑,“可是每到最后一輪就沒了消息。”之前參加“國考”,從6000多人中突圍,殺進了面試,陳濤當晚特別興奮,請室友大撮了一頓,誰知道第一輪之后就沒了消息。心儀的某國字頭日報社也進到了最后“九進三”的“終面”,陳濤之前排名第三,離錄取僅僅一步之遙,可他最終還是成了未被錄取的大多數。
如今的陳濤依舊奔波在去面試的路上,“盡管今年縮招很厲害,可我不愿意妥協。”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