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節選自書籍《蔣介石在臺灣?第一部》? 陳冠任著?? 東方出版社出版
【環球網歷史精選書摘章節】毛澤東和蔣介石對青年和青年工作都十分重視,分別創建了信仰不同的青年團;兩人經常接見年輕人,給予鼓勵和指導。毛澤東那句“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的名言,幾十年長盛不衰,廣為流傳。最近東方出版社出版的《蔣介石在臺灣?第一部》(,陳冠任著)披露了蔣介石關于青年的名言,竟然毫不遜色,堪可與毛澤東的“太陽”說媲美。摘錄該書部分如下:
(1952年)9月11日,新學年開始了。
這一日蔣介石親自去鳳山,參加陸軍軍官學校預備軍官訓練班開學典禮。
這是本屆大專畢業學生應召接受預備軍官養成教育開學的第一天。在演講中,蔣介石首先就說:“在整個大陸青年被關入鐵幕,一切自由都被剝奪,身受俄帝與共匪雙重暴力統治,而淪為奴隸迫充炮灰的時候,我能看到我們國家民族希望所系的最寶貴最優秀的愛國青年子弟們,從今天起,集中接受為期一年的軍事訓練,學習保衛國家參加革命準備戰斗的技能,內心覺得有無窮的感想和愉快。”
接著,他說:“這次大專畢業學生預備軍官教育制度的建立,是中國革命建國過程中最有歷史意義的偉大創舉,也是中國教育史上、軍制史上劃時代的一個新紀元。在反共抗俄救國復國的民族革命戰爭正艱苦進行的現階段,我們不顧物質條件的困難,而毅然作此重大的政治措施,其目的和精神之所在,是值得我們每一個愛國的青年深切體驗和欣幸的一件事。”
他的這兩段話,闡明了軍訓的重大意義。隨即,他說道:“歷史清楚的說明,國家需要革命的青年,青年更需要革命的教育;沒有革命的青年,國家就沒有充沛的生機和進步的動力,但是國家如不給青年以正確的革命教育,青年亦必迷失革命的方向,減少進步的力量,甚至要為時代的逆流所湮沒,造成國家失去了青年,青年也失去了國家的悲局。”(①《國家需要革命青年青年需要革命教育》,見蔣介石著:《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卷二十五,第99、100頁。)
撇開其政治性,這段話多少反映出蔣介石對青年和教育的重要性的認識思想。
有意思的是,1957年11月17日,毛澤東在莫斯科向中國留學生講話時也有一段名言:“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世界是屬于你們的。中國的前途是屬于你們的。”(②《毛主席在蘇聯的言論》,人民日報出版社1957年版,第14—15頁。)撇開其政治性不論,從青年于國家、民族的意義而言,有人說,蔣毛兩段話可以媲美,堪稱經典。
接著,蔣介石談到了學生軍訓的意義:“這次學生普遍軍訓的恢復,和預備軍官教育制度的實施,是在針對以往大陸慘痛的教訓,求得教育的徹底改造,打破知識離開戰斗,士大夫階層不服兵役,視享受特權逃避責任為榮耀的劣根性,及落伍性,以建立教育與國防合一的永久基礎;和恢復我國固有的文武合一教育制度,以適應當前革命的需要。”他說:“須知我國古代的教育,是實施文武合一的,孔子所倡導禮樂射御書數的六藝教育,就是文武合一教育的具體內容,從這種教育制度里陶冶出來的人,不但能文,抑且能武;因此,當國家遭遇外患時,人人能起來執干戈以衛社稷,抵御外來的侵略。可惜自文武教育分途后,即漸漸演變成為重文輕武,養成文人不知兵,武人不讀書的惡習,其貽害國家,至深且巨。因此,我們為了要糾正這種錯誤,自必須要實施文武合一的教育,以培養青年的戰斗精神,養成青年的戰斗生活,使能擔負反共抗俄國民革命的第三任務。”
這就是蔣介石一再強調學生要搞軍訓的根本理由。
隨后,他說:“青年是時代的先鋒,青年是時代的重心,任何一個時代的革新與復興,無不以青年為主力、為核心。”這話十分精妙,堪稱“名句”。可他隨即一轉,說:“因此,當前反共抗俄戰爭的勝利,要靠青年來爭取,未來建設新中國的任務,也要由青年來肩負。青年的責任既然如此重大,那么青年又如何才能完成這時代的使命呢?青年要能擔當這艱巨的任務,只有參加軍事訓練,因此唯有從軍事訓練中,才可鍛煉青年強健的體魄,堅定的意志,沉著鎮定的毅力,勇邁進取的精神,果敢堅強的決心,細密分析的頭腦,勤勞刻苦的習慣,和合群互助的品德。”(①《國家需要革命青年青年需要革命教育》,見蔣介石著:《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卷二十五,第101、102頁。)最后,他的結論是:“青年要能擔當這艱巨的任務,只有參加軍事訓練”。
蔣介石的“經典講話”善始,卻沒有善終。結論中,“只有”一詞,排除其他一切可能,青年“只有參加軍事訓練”,才能擔當“未來建設新中國的任務”,完全是絕對化和荒誕化了。他把前面的精妙名言一下子弄到荒謬的泥坑中去:只參加軍事訓練,而無其他鍛煉,培養出來的青年最后只能是只知打打殺殺的武夫、軍閥。民國初年的歷史就證明,武夫、軍閥是“救”不了“國”的,也承擔不了“未來建設新中國的任務”。這話也與他以前所言“五百個黃埔學生所代表的革命武力,就掃蕩了絕對優勢的北洋軍閥”的名言一樣,經不起仔細的推敲。
自然,這怪不得別人,說起來,蔣介石本人就是武夫出身,在日本留學學的就是預科,沒上過正規的大學,文化水平并不是很高。
蔣介石雖然開始抓教育,但臺灣教育的問題和流弊很多,要走的路還很漫長。
有意義的是,它終究已經開始起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