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走一遭翻山越嶺的羊腸小道,七個小二十多公里的腳步丈量,才能感受施工的艱難險阻;只有親眼所見飛躍山谷的索道運桿,在原始森林和冰雪覆蓋中用心感受,才能明白建設者的偉大創造;只有圍著火爐交心聊天,用土雞蛋和燒餅就著方便面,才能懂得一局人的豪邁胸懷------
索道運桿準備
導線運輸
電務公司寶蘭客專三電項目地處秦嶺西麓的麥積山區,此時的臨電工程正是如火如荼,我們爬高山、越低谷,親歷施工現場的艱苦環境,拍攝爬山涉水的可愛建設者,感受電務人堅忍不拔的精神風貌。
堅實的背影——基礎運輸
19日剛到天水,來不及放下行李,就直奔施工現場。王廟山是第一站,工人們正在進行運桿作業,這可不是傳統意義的運輸,而是要通過絞磨機將重達800公斤的電桿,從垂直落差80多米的山崖下面拉上來。一到現場,我們就被眼前的場景所吸引,趕快拿上攝影器材記錄工人們熱火朝天的施工場面,同現場負責人、施工人員進行親切的交談,掌握真實的一線資料。施工現場,大部分工人因為工期壓力,春節都沒有回家過年,他們中間年齡大的50多歲,小的也就20出頭,分工雖有不同,但都默默堅守著自己的崗位,沒有報怨,沒有怨言……
金具安裝
20日大早,我們再上征程。碾盤塆是第二站,山更高,谷更深是這里的真實寫照,作業隊門前,3個工人正在進行導線分割,導線上山全部都要靠人力運輸,近千米的導線如何平均分配,一旁的臺磅精準測量。工人們一組20多人,每人分擔一部分,一字長蛇展開,蜿蜒運輸上山。我們哪會放過此番場景,找好機位,記錄感動、凝固瞬間。
運桿作業
下午,我們沿著曲曲折折的山谷,向索道運桿施工點邁進,山路隨著前行的腳步越來越艱難,單是一部相機就把人累得氣喘吁吁。但是,沒有人退縮,想到工人們肩扛手挑重達百十斤的物資,受了感染、來了精神,自然也沒了退縮理由。經過近三個小時的翻山越嶺,離目的地還有200多米的地方,4個工人正在抬著一個拉線基礎艱難前行,他們每走40來米,就得休息一會,利用休息間隙,便同他們聊了起來,據工人們介紹,每個基礎200多斤,上午8點就開始往上走了,下班前到達就算完成任務。到達山頂,視野開闊了許多,一根鋼索橫跨兩座山頭,一根電桿已經就位,準備運輸,攝影者占領高點,記錄那一震撼的瞬間。3月底之前,那條橫跨麥積山區的電力線路,將如蜿蜒曲折的銀龍,飛舞在陜甘大地之上。
寶蘭的施工環境時艱苦的,但并不影響工人們愜意的心情,下班的閑暇時間也有自己的樂趣,山上撿來的樹根可以制作成根雕藝術,老工人張強細細品味著他那件還未完工的杰作,門后藏著幾根雜木拐棍,那是他們為上山自制的“神器”,小小的屋子,工人們圍坐在火爐,談笑風生,其樂融融……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