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二,留守西沙趙述島的漁民吳忠燦,在七連嶼的珊瑚礁上連續“趕海”幾小時。烈日下,老吳弓著身子在水里撿拾著,身后的籃子里已堆滿五彩斑斕的海螺。
“春節出海的人少,收獲不錯。”老吳打開塑料籃讓記者看,“這是紅口螺,那是蜘蛛螺。西沙的紅口螺撈上來一煮就能吃,不放鹽,味道鮮著呢。”
“趕海”是西沙漁民最重要的生產方式之一。大海退潮后,珊瑚礁盤內會留下螺貝、海參等多種海產品。這時,漁民們就穿上長衣長褲,拿根帶鉤鐵棍,在礁盤間來回找“獵物”。
“礁盤里有種八腳魚,抓時它不逃跑,而是快速用吸盤吸住礁石,手扯下來,必須用帶鉤鐵棍。”趙述島只有5個留守漁民,漁女曹烈珠正把抓回的八腳魚吊起來,“等到曬成薄紙一樣就能賣了”。
在三沙市駐地永興島的永興村,村委會副主任盧勒告訴記者,盡管全村159人大都回海南本島過年,但留下的23人也挺開心。
“如果天氣好,漁民初三早上就駕船出海了。”今年21歲的黃健,高中沒畢業就隨父母來永興島學捕撈。春節這幾天,他替中國科學院駐島研究機構看門值班,每天能掙50元。“爸媽初六就回來了,急著趕海呢。”
“三沙群島的魚貨鮮,味道純,銷路很好。”永興村漁民鄭文寧說,三沙市設立后,交通越來越方便,大量海鮮產品可以出島去賣,“漁民趕海是早出晚歸,少則每天掙二三百元,多則五六百元。”
?
?
?
?
相關新聞:
韓國海警打死中國漁民案船長上訴被加重量刑?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