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輩農民工為了兒女,忽略了自己的養老;中年農民工家庭負擔重,無暇顧及自己的將來;青年一代農民工,還沒往養老方面想。2011年人力社保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我國參加養老保險的農民工人數僅為4140萬人。破解農民工養老難題,是推進城鎮化的關鍵。
老一輩農民工為了兒女,忽略了自己的養老;中年農民工家庭負擔重,無暇顧及自己的將來;青年一代農民工,還沒往養老方面想
2011年人力社保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我國參加養老保險的農民工人數僅為4140萬人
破解農民工養老難題,是推進城鎮化的關鍵。
第一代農民工:傳統養老模式仍占主導
“每個月60元養老金不夠,養老還得靠兒子”
河南省每年都有1700多萬農民工長期在外務工,記者在豫東農村調查發現,“養兒防老”的觀念和“以兒養老”的現象仍占主導,第一代農民工回鄉后,年齡漸長,勞動能力慢慢消退,老年生活基本靠子女。
今年67歲的軒元城是河南省太康縣獨塘鄉軒莊村村民,算是村里的第一代農民工,上世紀90年代初就進城打工。最初在建筑工地上當大工,后來看門,在外一干近20年。5年前,再也干不動的軒元城回到老家,老伴兒聶素蘭雜病纏身,常年服藥,不到一年,倆人生活便很難支撐了。
“手頭沒錢,地也種不動,老伴兒還得看病買藥。”軒元城說,自己頭些年打工掙的錢都花在了孩子們身上,沒有任何積蓄。在外打工時,老兩口生活基本能自足。回村后,老軒沒有收入來源,開銷卻越來越大。“政府每月給俺發60元養老金,但明顯不夠。”軒元城告訴記者,兩個人每月一共120元,在農村也只夠買油鹽交電費,他跟老伴兒現在帶著孫子和孫女生活,生活費則全由在北京打工的兒子負擔,每月能收到1000塊左右的匯款。
據介紹,河南省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開始于2009年12月;今年7月,河南省率先實現了城鄉居民保險制度全覆蓋。
太康縣新型農村養老保險中心主任李建波告訴記者,全縣新農保參保率為85.6%,新農保從年繳費100元到1000元分為十個檔次。最低每年繳費100元,按繳費15年計算,參保農民60歲后每月能拿70多元;最高檔次年繳費1000元,按繳費15年計算,每月有170多元。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政策好,但由于農民手頭緊張,絕大部分選擇的是最低那一檔,一年交100塊錢,60歲以后每年也就領千把塊錢,養老還得靠兒女。”軒莊村支部書記王洪鐘說。
新生代農民工:辦個養老保險不容易
“換上幾次工作,稀里糊涂地養老保險就沒有了”
記者采訪中發現,由于收入低、負擔重,“養兒防老”也面臨考驗,農民工最期待的還是享受社會養老保險。但農民工進城務工,要辦個養老保險挺難的。
很多初中畢業就出去打工的年輕農民工,自身沒有養老意識,用人單位為節約用工成本,不為農民工投保。“廠里沒給俺們買養老保險,俺也沒往那方面想過。”17歲就去溫州打工的軒慎杰說,在箱包廠做了5年,老板一直沒有給大家買養老保險。
“買養老保險,每月都得交錢,不如工資高點實在。”在鄭州一家工地上打工的趙安平告訴記者,家里兩個孩兒都在上學,一個高中一個初中,光生活費都近千元,往后花得更多,工資都不夠用。對他們來說,更看重的是拿到手里的現錢,參保意愿也不強。老趙所在的建筑公司讓農民工自愿選擇是否參保,他沒有參保。盡管也想在自己老了以后能有份生活保障,但現實的經濟壓力迫使他只能選擇多拿點錢回家。
37歲的農民工李銀礦告訴記者:“項目經理跟俺們說,買保險工資每月要少近200元,自愿不買的話,這部分錢就發給俺們。”聽經理這樣一說,好多原本打算買養老保險的工友也都不買了。
記者調查發現,工作流動性大,現行養老保險制度便攜性不足,養老保險容易半途而廢。“打工從廣東到鄭州,結婚后,到縣里一家紡織公司上班,稀里糊涂地養老保險就沒有了。”26歲的周口農民徐艷說,在廣東辭工時,有工友叫她去辦理養老保險轉移手續,她嫌麻煩沒去辦理,后來鄭州的公司也為自己辦理過養老保險,辭工時公司又沒有提及保險,幾年過去,她也不知道自己的養老保險在哪里。
重復參保,相互不能轉換,退保率高。許多從沿海打工回到農村的農民工說,女孩子回家結婚后不打算再出去,外邊的職工養老保險又不能轉接到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沒有辦法只能退保。而且,新農保的保障太低,對以后的養老作用不大。
改變碎片化,完善養老制度找出路
“最大的心愿是跟城里人一樣,就近領到養老金”
缺錢少地,老一代農民工回鄉養老正面臨困難,而與土地早已陌生的新一代農民工,他們所面臨的養老困境也在步步逼近。“我最大的心愿是等我老了,能跟城里人一樣,就近領到養老金。”軒莊村村民萬憲榮對未來滿懷信心,他希望農村養老制度越來越好,等自己老了不給兒女添負擔。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說,從目前中國各個社會群體的情況來看,最需要養老保險和其他社會保險的,就是農民工群體。如果不解決他們的養老問題,必將給未來中國的發展和穩定帶來影響。
鄭秉文表示,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太復雜,農民工一時看不到15年、20年后能帶來啥,參保意愿沒有那么強。更主要的是,當前農民工參保的便攜性不高,轉移接續要開各種證明,很多年輕人干一兩年就換個工作,不想費勁。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堅持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方針,以增強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證可持續性為重點,全面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解決農民工養老問題,治本的辦法就是改變碎片化,溝通制度,使他們連成一體。最根本的辦法,是要提高我們社會保險的統籌層次。
目前,河南省一些省轄市先后實行了養老保險“市級統籌”,實行統一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統一基本養老保險費費率、統一籌集和管理使用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等的管理體制。“下一步要由市級統籌向省級統籌過渡。”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劉濤告訴記者。
改變碎片化,信息化是基礎。河南省人社廳曾被人社部樹為唯一的“新農保信息化建設示范單位”。目前,全省159個縣(市、區)全部實現省市縣鄉四級聯網,參保居民可以隨時查詢個人賬戶信息,方便了群眾監督,也為“一卡通”建設奠定了基礎。全省159個縣(市、區)全部建立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中心,2361個鄉鎮(街道)建立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服務所;4.7萬個村(街道)全部設立了協辦員。
有了各方努力,農民工養老會越來越有底氣。
?
相關鏈接
調查稱我國房屋產權70年制度致以房養老難推行?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