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小病都往大醫院跑,是造成看病難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實在“家門口”找全科醫生看病更方便。昨日,記者從海南省衛生廳獲悉,海南省衛生廳轉發《助理全科醫生培訓標準(試行)》(以下簡稱《標準》)的通知。通知明確規定,助理全科醫生培訓年限為2年(共104周)。因特殊情況不能按期完成培訓任務者,允許申請延長培訓年限,但原則上不超過1年。爭取2012年實現,一般鄉鎮衛生院至少配備2名執業醫師,中心衛生院至少配備4名執業醫師,全省60%以上的鄉村醫生具有執業助理醫師及以上衛生專業技術資格。
助理全科醫生培訓年限為2年
根據《標準》,助理全科醫生培訓主要針對臨床醫學專業3年制專科畢業,擬在或已在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從事全科醫療工作的人員。培訓年限為2年,內容包括臨床培訓、基層實踐、全科醫學基本理論與職業理念和綜合素質課程培訓3個部分。培訓須在省級有關部門認定的全科醫生培養基地進行,培養基地由臨床培養基地和基層實踐基地組成。完成全程培訓,各項考試、考核成績合格,并通過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者,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頒發助理全科醫生培訓合格證書。
臨床科室輪轉時間為82周。輪轉期間,學員在具有帶教資格的執業醫師指導下參與臨床基地中相關臨床科室的醫療工作。臨床培訓期間,內科輪轉時間為34周,其中內科門診時間不少于5周,臨床輪轉協助管床數不少于3張;神經內科輪轉時間為8周,其中安排神經內科門診時間不少于2周,臨床輪轉協助管床數不少于3張;急診急救10周。基層實踐16周。其中全科醫療服務技能培訓8周,預防保健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技能培訓及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實踐7周(其中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實踐4周),社區衛生服務管理技能培訓1周。
學員在2年培訓結束時,過程考核合格者,須參加省級衛生行政部門統一組織的結業考核。考核內容包括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和綜合能力等。
多市縣將試點社區家庭醫生制度
近年來,海南整體加大了以全科醫生為主題的基層衛生人才培養的力度。比如,歷時兩年的李嘉誠基金會捐助海南農村衛生建設扶貧項目,覆蓋全省18個市縣,共建設了100所鄉鎮衛生院和1000所村衛生室,培訓了1029名農村基層醫務人員、101名鄉鎮衛生院院長、100名鄉鎮衛生院業務骨干,直接受惠的農村百姓近300萬人,超過全省人口的1/3。與此同時,海南還打破常規,解決編制、經費,為鄉鎮衛生院定向培養醫學專科以上人才600名。
2012年海南省將實現,一般鄉鎮衛生院至少配備2名執業醫師,中心衛生院至少配備4名執業醫師,全省60%以上的鄉村醫生具有執業助理醫師及以上衛生專業技術資格,鄉鎮衛生院院長具備中級以上衛生專業技術資格,全省鄉鎮衛生院繼續醫學教育覆蓋率達到80%以上。
另外,海南省衛生部門在正積極探索“開門辦社區衛生服務”的新途徑。加強社區衛生人才隊伍培養,提高社區醫生的醫療水平,在中央財政專項轉移支付項目自助下,針對社區主要疾病開展技術培訓。為了將服務延伸到居民家中,海南省將在海口、三亞、瓊海、文昌、昌江試點城市社區家庭醫生制度。(記者常珊珊)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