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您當前的位置 : 海南新聞>

    網友發帖曝崖城342年古橋破敗不堪 修復5年未果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2-10-24 14:41

      

      網友發帖稱省文保單位崖城廣濟橋年久失修、缺乏保護,記者實地走訪調查發現———

      三亞市博物館啟動古橋修復計劃預計明年4月正式開工

      

      廣濟橋周邊的雜草已被砍除

      □南島晚報見習記者李行文石中華圖

      位于三亞市崖城鎮的廣濟橋,歷經342年的滄桑,如今卻因年久失修殘破不堪。日前,有網友發帖稱,早在5年前三亞市有關部門就已提出修復但遲遲未果。

      記者實地走訪了解,廣濟橋五年前局部已有坍塌現象,廣濟橋2009年由市級文保單位升格成省級文保單位。目前,三亞市文體局委托三亞市博物館,開始啟動對廣濟橋的全面修復保護。文物古跡的修復需要一系列的程序,關于廣濟橋的正式修復三亞市博物館表示最快也得明年四月份。

      網友發帖

      崖城古橋破敗不堪五年沒修復

      近日,一名為“崖城天龍”的網友在某論壇上發帖稱“342年歷史的崖城廣濟橋,早已破敗不堪!”圖文并茂的說明,引得眾網友紛紛圍觀和拍磚。

      “崖城天龍”稱,2007年的時候海南媒體前往崖城對廣濟橋的破敗情況進行了相關報道,時任三亞市文化局的相關領導表示,崖城鎮正在申報歷史文化名鎮,其境內的廣濟橋、古民居等文物都將得到保護性維修。文化局已將其維修計劃上報三亞市政府,專項維修基金一批復下來,他們就開工修復。

      五年時間過去了,“崖城天龍”表示相關部門沒有任何行動。

      記者走訪

      百年古橋依舊是村民通行便道

      看到網友的帖子,記者一行驅車前往三亞市崖城鎮的廣濟橋。

      和網友評論一樣,綠藤灌木叢生,樹藤蔓延攀爬,記者第一眼還真沒有看出是一座橋。實際上廣濟橋橫跨于水渠之上被湮沒在了田園農場之中,名不見經傳的水渠便是修建于明代的官溝,它和廣濟橋一起在2009年5月被列入第二批海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南濱農場農牧隊林先生介紹,廣濟橋現在的地理位置處于南濱農場農牧隊和崖城鎮水南村的區域界限上,農牧隊的村民要到崖城鎮上去,這條路最近。在記者停留的半個小時里,有七八輛村民騎的摩托車隆隆地從古橋上通過。

      百年古橋在風雨中日漸殘破

      古橋的兩端,三亞市政府立了相關的碑刻和石文,說明古橋是文物保護單位和相關的歷史背景。這是從現場來看唯一能表明廣濟橋是文物古跡的佐證。

      “廣濟橋是三亞現存的古代單孔橋,橋長15米,寬4.5米,拱高4.76米,單孔磚石混砌拱橋。呈南北走向,橫跨于官溝上。在清康熙九年(1670年)由廣度寺性俊和尚籌募資金建造,對研究海南島古代橋梁史,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這是碑刻上對廣濟橋的記載。

      記者從橋身的青磚巨石中也看出古橋年代久遠,橋身上鋪設的巨大石塊在歲月的磨礪中已變得平整圓潤。

      古橋周邊長滿了綠藤和灌木。最初寬4.5米的橋身在一邊兩端處塌陷嚴重,實際寬度也僅有2.5米左右。林先生介紹說橋身上的巨石有得被附近的居民撬起搬回家中當了板凳。

      今年40多歲的林先生,在古橋邊長大,記錄著古橋的一段歷史,他講到之前古橋兩邊還是有石頭護欄,橋頭兩側原先都立有一人多高的石碑,寫著建古橋的原因、經過、捐款人姓名等相關資料,后來文革時期被敲

      掉了。2002年左右,刮臺風時將橋北側刮壞了,一直無人修理。

      “古橋和我的成長一直密切相關,有著很多的美好回憶,希望政府整體修繕一番,既方便了周邊的村民,也保護了歷史的古跡。”

      始建于清代的廣濟橋樹木遮擋需要整修

      部門回應

      三亞市文體局:計劃啟動廣濟橋修復工作

      記者就五年內廣濟橋一直沒有實施修復的問題采訪了三亞市文體局局長廖民生,他講到廣濟橋五年內沒有任何大規模的修復,不代表沒有任何必要的保護。“國家2007年公布第三批歷史文化名鎮崖城鎮榜上有名,及廣濟橋由市級文保單位上升為省級文保單位說明三亞市政府做了很多工作,但從全三亞范圍內來說,文物修復要靠財政支持也分輕重緩急,政府正在支持急切需要修復的文保單位的工作,過去的五年廣濟橋一直維持著現狀,也沒有正式啟動大規模修復。”

      “我也看到了網友的帖子,之后和三亞市博物館館長到崖城廣濟橋進行了現場查看,民眾的呼聲很高,我們計劃啟動廣濟橋的修復工作,當然文物古跡的修復不是簡單的建設,需要一系列的程序,請專業人員設計方案,省級文保單位要報省文物局批準審核,文物要修舊如舊等,不是幾袋水泥和幾根鋼筋那么簡單的事情。”

      三亞市歷史文化名鎮保護管理委員會:廣濟橋不在第一批修復項目中

      記者從三亞市歷史文化名鎮保護管理委員會了解到,擁有眾多歷史文物遺跡的崖城鎮,為了更好地保護和挖掘其價值,根據國家名城名鎮名村相關保護條例規定和崖城名鎮保護規劃的要求,現在正在崖城核心保護范圍內進行首批保護修復文物遺跡工程。

      第一批修復項目包括崖州古城、崖城學宮、東關騎樓街、水南“盛德堂”、萬代橋等文物古跡,而官溝和廣濟橋并不在第一批修復的項目中,計劃在2013年向相關部門提出修復規劃。

      管委會辦公室副主任張壽欽告訴記者:“廣濟橋從2008年管委會成立以來,一直都保持著現狀,我們也計劃2013年向相關部門提出申請,對廣濟橋進行修復。”

      最新進展

      修復工作明年4月開啟

      應三亞市文體局的委托,三亞市博物館已開啟廣濟橋的修復計劃。18日,三亞市博物館安排工作人員對廣濟橋周邊的的青藤灌木進行了清理。

      三亞市博物館館長孫建平告訴記者,保護文物古跡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但在社會飛速發展的過程中,文物古跡的消失也與日俱增。“我們先派工作人員到崖城對廣濟橋周邊的雜草灌木進行清理,之后將請專家到現場進行勘察,做出修復方案。”

      “制作出了修復方案,同時向市財政提預算,廣濟橋是省級文保單位,對廣濟橋的修復還需省文物局的批準,進行公示,招標有資質的單位進行修復,整個流程下來,正式開啟廣濟橋的修復工作也得明年4月份了”。孫館長如是說。

      官溝及廣濟橋

      官溝,屬古遺址·水利設施遺址類。明代正德十四年(1519年)崖州知州陳堯恩組織開挖,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崖州知州林資深重修,引寧遠河水灌溉農田。官溝分南北兩端,南溝流經水南村,北溝流經馬丹村,現殘存長4179米。官溝是崖州官府引導眾鄉紳士合力開挖興建的一條水利溝渠,開浚河渠,引水灌溉農田,安撫漢黎,是海南歷史上一項水利工程奇跡,為研究海南島水利發展史提供了佐證。

      廣濟橋位于崖城鎮水南村冬約2000米,屬古建筑·橋涵碼頭類。清康熙九年(1670年)廣度寺性俊和尚籌募資金建造。橋長15米,寬4.5米,拱高4.76米,單孔磚石混砌拱橋。呈南北走向,橫跨于官溝上。廣濟橋是三亞現存的古代單孔橋,對研究海南島古代橋梁史,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2009年5月,官溝及廣濟橋并同被海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海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來源:南海網-南島晚報] [作者:李行] [編輯:劉瀚濤]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