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9月11日開始,釣魚島及附近海域的自然界風云變幻、潮起潮涌將進入中國公眾的視野。
9月11日起,中央電視臺在中午1時57分播發釣魚島附近海域海洋環境預報,在晚上7時30分黃金時段“新聞聯播”后播發釣魚島及周邊海域天氣預報。氣象和海洋專家認為,這是中國宣布釣魚島領海基線后宣示主權的又一舉動,同時也是履行職責的表現。
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釣魚島附近海域也是中國的傳統海疆,中國對此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
中國氣象局新聞發言人陳振林強調,發布釣魚島和附近海域天氣預報是履行部門職責。
他說,中國氣象局從職責上講承擔著管理國家的陸地、江河湖泊及海上的氣象情報預報預警的責任。開展釣魚島及周邊海域的氣象預報服務實際上在歷史上由來已久,因為這是我們的固有領土。中央氣象臺、上海及福建等海洋氣象臺一直以來都是把釣魚島的氣象服務作為職責范圍,為大陸及臺灣的漁民提供著氣象的預報預警服務。
“在國際上,釣魚島及周邊海域也是世界氣象組織根據責任海域的劃分,賦予中國氣象局國家氣象中心開展預報、預警和海上船舶航行搜救服務的責任區,而且這項職責任務已經被列在世界氣象組織海洋氣象服務手冊中。”陳振林說。
作為常態化預報的重要標志,中國氣象局從9月11日開始,通過中央氣象臺把釣魚島的天氣預報納入到國內城市的預報,作為國內一個城市預報。“這樣的話,每天分4個時段,精細化發布。上午和下午,上半夜和下半夜,每6個小時一報。”陳振林說。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副主任于福江同樣表示,這是中國在管轄海域內履職所必須。“今年6月1日,國務院頒布了《海洋觀測預報管理條例》。這個條例講得非常清楚,只要是我們國家的管轄海域,都要開展海洋的觀測預報。”他說。
他表示,釣魚島和周邊海域也是我國一個傳統漁場,有很多漁民在此進行生產活動。發布海洋環境預報,也是為保障漁民的生產安全。此外,我國商船進行的商業運輸等活動,我國有關部門對釣魚島附近的巡航活動,也可以得到及時的海洋環境預報服務。
為保證準確、及時的發布,兩個部門在技術上都有了完備的方案。
陳振林介紹,從觀測角度講,中國氣象局現在有7顆衛星(風云氣象衛星)在天上運行,通過這7顆衛星,可以獲得釣魚島海域每15分鐘的精確氣象衛星云圖,這種技術在世界上都是領先的。“根據衛星監測的情況,又能反演這個地方的氣溫、降雨量、海霧及海上大風等實況,這絕對是能夠滿足預報服務需求的。”他說。
據他介紹,臺灣及中國大陸的一些氣象觀測站,也都能夠把釣魚島及周邊海域的天氣實況資料及時收集到。另外還有指明海域航行的船舶,這些船舶也在做觀測工作。
他說,從“預測”角度說,中國氣象局擁有全球的精細化的數值預報模式,包括相關省份的海洋氣象臺都有更加精細化的區域預報模式,結合預報員對觀測資料和天氣形勢的分析,就能夠做出從6小時一直延續到未來7天的精細化預報。
國家海洋局主要依靠海洋衛星進行觀測。于福江介紹說,我國目前有海洋水測衛星,可以觀測到海水的溫度等要素。去年發射的海洋二號衛星,可以觀測到海域的海面風場、海浪。同時,海洋局還設有海面浮標作為輔助觀測手段。
“有了這些觀察數據,通過大型計算機進行數字預報和計算,再經專業人士通過統計預報的方法,我們就可以進行預報。”于福江說。
完備的手段、及時的數據、順暢的發布,將保障我在釣魚島附近海域進行漁業、運輸等海上航行活動的安全,更好地維護我海洋權益。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