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5月7日消息(記者 楊余良 鄧宇)今年一季度,我省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上漲3.9%,漲幅比上年同期(6.7%)回落了2.8個百分點,創2010年二季度以來新低。而4月CPI也將于11日發布,受食品農產品價格持續下降等因素影響,多家機構一致預測4月CPI將小幅回落,而且隨著農產品價格逐漸觸底,未來CPI走勢將相對趨穩。面對政府公布的CPI數據,對物價水平感受最深的老百姓卻普遍質疑:CPI降了,物價為什么還那么高?那么,CPI究竟是如何統計出來的?它為何會與老百姓的切身感受有差異?
錢越來越不經用了
CPI為消費物價指數的英文縮寫,是根據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通俗地講,CPI就是市場上的貨物價格增長百分比。
“物價漲得太厲害了!”這是記者采訪中聽到最多的話,抱怨者中有家庭主婦、公司白領、企業老板,也有政府公務員,他們中有的月收入不足3000元,有的月薪近萬元,但都表示“錢越來越不經用了”。
家住金龍路的王秋霞是位標準的家庭主婦,每天與柴米油鹽打交道。近些年來物價上漲,特別是食品類價格的上漲,讓她感受最為深刻:“100塊錢在2000年左右可以買近200斤大米,到了2004年就只能買120斤左右,到2008年時就只能買50斤了,而在今年即使超市搞特價促銷也最多只能買40斤!”
和王秋霞感覺一樣的市民大有人在,市民彭先生表示,以前進一次超市,帶上200多塊錢,就可以買夠三四天用的肉菜,現在帶上500塊錢都覺得不夠用。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漲4.5%,食品價格漲10.5%;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同比漲0.7%。2月CPI同比上漲3.2%,低于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3.5%。長達兩年之久的負利率時代結束。3月份,CPI同比上漲3.6%。
記者從國家統計局海南調查總隊了解到,抽樣調查數據顯示:2012年第一季度我省CPI上漲3.9%,漲幅比去年同期回落了2.8個百分點,創2010年二季度以來新低。
為何政府公布的數據顯示價格指數一直在走低,但市民感受物價水平仍然居高不下呢?記者采訪中發現不僅是CPI,包括GDP、PMI等數據,民眾都普遍質疑,于是“工資被平均”、“拖后腿”、“被幸福”、“被脫貧”的說法在網絡上屢見不鮮。在海口桂林洋一加工企業工作的王宏就直言不諱地指出:“政府部門迷戀數據,官員也希望通過數據贏得政績。在這種背景下‘炮制’出來的數據,自然會失信于民。受到質疑也就不足為怪了。”
揭秘CPI誕生過程
CPI數據真的不可信嗎?它又是如何統計得出的呢?為此,記者專訪了國家統計局海南調查總隊。“CPI數據的采訪統計非常嚴謹。”海南調查總隊綜合處陳子云處長在接受采訪時如此表態。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什么是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簡稱CPI),是一個總體指標,它反映的是眾多居民消費品和服務項目的價格總水平隨著時間變動的相對數。它主要有三大用途:一是衡量通貨膨脹(或緊縮)的一個重要指標;二是用于國民經濟核算,從而剔除價格因素的影響;三是契約指數化調整的需要,如調整工資、物價聯動機制的低收入補助等。
“CPI的生產過程是相當繁瑣而復雜的。”調查總隊工作人員用盡量精煉的話語概括后大概有3個步驟:一是按照確定的商品(服務)項目采集價格資料;二是確定商品(服務)的比重(即權數);三是選擇計算公式計算價格指數。
僅僅價格資料的采集就相當繁瑣。據記者了解,我國CPI的調查內容分為食品、煙酒、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居住八大類,共有262個基本分類,包括近700種商品和服務,它們囊括了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為了真實反映物價的變動程度和水平,CPI調查中的代表規格品也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斷調整。近年來,在國家的CPI調查制度中,新增了轎車、數碼相機、物業管理費等商品和服務項目。
2012年,我國采集全國CPI價格的調查網點(包括食雜店、百貨店、超市、便利店、專業市場、專賣店、購物中心以及農貿市場與服務消費單位等)達到6.3萬個。在實際采價過程中,對于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價格變動比較頻繁的商品(如蔬菜、鮮果等鮮活食品),每5天調查一次價格,一般性商品每月調查采集2至3次價格。而且,價格采集必須遵守“三定”原則,即“定點、定時、定人”。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所謂“定點”就是到已選定的價格調查點(即固定的調查商店和農貿市場等),以保障價格資料來源的穩定性和可比性。“定人”就是在一定時期內由固定人員去調查,這是為了避免因調查人員的頻繁變動而引起人為的誤差,保持價格資料的穩定性、連續性的可比性。“定時”即在固定的日子和時間段采價,這是為了保證基期價格和報告期價格在時間上具有可比性。
“因為采集價格的時間不同,商品價格也存在差異”。工作人員舉例說,“比如新鮮蔬菜,通常是上午剛上市時價格高一些,晚上收市時價格則低一些。”所以,在進行價格調查時,不但每個月的調查次數和日期應保持一致,每次調查的時間也應固定。
海南調查總隊負責人表示,為了排除其他影響,增強CPI的公信力,價格資料都是直接上報國家統計局,再由國家統計局計算價格指數。
為何與市民感受不一致
在“蒜你狠”、“姜你軍”、“豆你玩”等農產品漲價之后,生產原料、運輸成本隨之上漲,帶動化工產品、服裝等諸多商品加入漲價大軍。經濟學家早就指出,物價指數增長速度快過人民平均收入的增長速度不是好事,因為一般平均工資的增長速度很難超越3%-4%。
在此背景下,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發現,自身的購買力正在不斷下降,想憑借工資過日子越來越難了。以他們的切身感受看來,實際的CPI增幅比政府發布的數據明顯要高得多,于是質疑的聲音越來越大。
CPI為何與市民感受不一致呢?國家統計局海南調查總隊相關負責人解釋說,造成這種情況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對比基期的差異。普通居民感受價格變化,對比的基期可能是1年至2年,甚至是10年前,而CPI主要公布的是同比、環比數據,分別對比上年、上月。而且CPI統計的是一籃子的商品和服務,而老百姓對物價上漲的感受往往是對單一商品價格變化的感受,而且時間性特別強。比如大蒜價格暴漲,但可能消費者只感受到大蒜價格漲很多,卻忽略了豬肉價格低于去年同期,其他蔬菜也沒有大規模漲價。
“特定商品、服務項目與一籃子商品、服務項目的綜合平均價格的差異,也會讓老百姓的感受存在差異。”該負責人稱,一般來說,普通市民關注的是“吃穿用住行”等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商品和服務項目,而居民消費價格調查的范圍更加廣泛,涵蓋的商品及服務更加全面。CPI是一個加權計算后的綜合平均數,其中既有上漲的品種,也有下跌的品種。“如果居民用具體上漲的商品或服務項目價格與公布的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相比,就會覺得CPI被低估了。”
同樣,個人承受能力的差異也會讓人有CPI被低估的感受。比如低收入家庭的支出大部分集中在食品和水電氣等生活必需品上,而這方面是不能壓縮的。當前CPI調查的八大類商品及服務項目中又以食品類、居住類漲幅最大,因此低收入家庭會感到價格漲幅大,生活壓力增大。
CPI檢測通脹是否合格
通貨膨脹影響著每一個人,它決定著消費者花費多少來購買商品和服務,左右著商業經營的成本,極大地影響著個人或企業的投資,也影響著退休人員的生活質量。作為政府衡量通貨膨脹的一個數據,CPI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今有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在思考這個“通脹檢測員”是否合格。
海南調查總隊工作人員說,價格指數是反映價格變動的相對數,指數漲幅高并不意味著絕對價格也高。我省部分商品價格的絕對水平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這與海南的生活習慣有一定關系。以吃的方面做比較:海南人吃水產品喜歡鮮活的,而北方人大都吃凍的;豬肉喜歡吃屯昌、定安黑豬等本地豬,飼養成本相對較高,而北方吃的是飼料豬,成本相對低了不少,價格自然也低,禽類等等都是如此;在用的方面,因海南四面環海,而大部分工業消費品又都是省外調入,不僅需要汽車、火車運輸,還要通過瓊州海峽。除了運輸成本的原因外,我省的消費能力有限,企業對商家的“返點”也相對較低。諸多原因造成我省商品價格的絕對水平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在價格采樣時,全球絕大多數國家物價指數的編制都采取了“固定籃子指數”的操作思路。以“固定籃子指數”理論為基礎編制CPI最大的缺陷是無法直接反映生活費用成本的變化,引起CPI高與低、漲與跌的可能并非價格(成本)因素,而僅僅是由于納入固定籃子的消費品和服務權重不同而發生了變化。
而在實際生活中,僅僅盯住CPI,有時會低估居民消費支出成本,有時則放大通脹恐懼。由于食品、能源價格的劇烈波動屬性以及較高的權重占比,使得CPI在短期內很容易受到食品和能源價格的左右。
陳子云在采訪結束時表示,為了讓普通市民更加了解統計工作,海南調查總隊將在每年9月20日舉辦“統計開放日”,邀請市民參與,并進行針對性介紹與展覽。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