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足夠的償付能力已是保險公司的硬傷,而新華保險居然還能夠背負著混亂的內部管理和令人擔憂的持續盈利能力以畸高的市盈率成功上市,除了質疑,投資者還應多加一分小心
盡管2011年年底,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華保險)逆勢突圍成功上市,但就像其董事長康典所說,新華上市成功就好像病人剛做完手術,離成為一個強健的人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去年12月16日,新華保險登陸A股主板上市,加上同步發行的H股融資金額,募資總額高達百億元。但2012年農歷新年伊始,新華人壽即宣布將在2012年發行總額不超過100億元的次級定期債務,以提升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期限為5年以上。此外,公司還擬發行總額不超過人民幣50億元的債務融資工具,以提升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期限在10年以上。
上市不到一個多月新華保險又出高額融資計劃,顯示出了新華保險對資金的渴求程度。而作為一個保險企業,新華保險償付能力告急,未來業績增長能力不足,始終是阻礙公司成長的頑疾。
償付能力不足
新華保險作為壽險公司,為個人及機構客戶提供一系列壽險產品及服務,并通過下屬的新華資產管理和運用保險資金。匯金公司持有新華保險38.815%的股份,系公司控股股東。
根據新華保險上市披露資料,公司此次募集資金將用于充實公司資本金,以支持未來業務更加持續健康發展。
但償付能力不足一直是新華保險的硬傷。新華保險上市招股說明書的數據顯示,2008年、2009年和2010年,新華保險償付能力均在40%以下,遠遠未能達到中國保監會對保險公司不低于100%的最低償付能力充足率的要求。
一位保險業人士告訴法治周末記者,保監會對保險公司的“三支柱”監管模式內容包括市場行為、償付能力和公司治理三方面,其中償付能力是檢驗保險公司長期支付能力的重要標準。
而這恰恰是新華保險的嚴重短板。
根據中國保監會頒布的《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定》,保險公司應當具有與其風險和業務規模相對應的資本,確保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對于償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00%的保險公司,保監會均將其列為償付能力不足的公司。
對照上述標準,新華保險顯然屬于償付能力不足的公司。
新華保險的招股說明書顯示,即使在股東增資140億元后,截至2011年9月30日,新華保險未經審計的償付能力充足率僅為86.58%,依然未能達到最低監管要求。
去年年底新華保險IPO沖關成功本可以解其燃眉之急,但其上市后實際募集資金的數額卻著實不容樂觀。
新華保險原本計劃在A股上市融資50億元,但最后實際募集資金大幅縮水28%,僅募集36.86億元,募集資金凈額35.94億元。H股方面,新華保險凈募集資金約為96.9億港元。但其當時公告顯示,首發上市H股認購的香港公開發售部分并未獲得足額認購,認購股份僅相當于公開發售的56%。
前述保險業人士認為,如果償付能力這一問題不能解決,可能危害保險公司的長期支付能力,因為保險公司不能總靠暫時挪借的方式來維持正常的現金流。而新華保險這些年來堅持IPO也與下定決心彌補這一漏洞有關。
對于償付能力不足的公司,保監會除了要求“增加資本金、責令辦理再保險、限制業務范圍、限制向股東分紅、限制固定資產購置、限制經營費用規模、限制增設分支機構等必要的監管措施”外,還可以“責令該公司拍賣不良資產、責令轉讓保險業務、限制高級管理人員的薪酬水平和在職消費水平、限制公司的商業性廣告、責令停止開展新業務以及采取中國保監會認為必要的其他措施”。
“如果新華保險的償付能力充足率無法滿足監管要求,中國保監會可能會對公司采取一些監管措施,這就會限制公司的承保能力,對公司的業務、經營業績及財務狀況造成重大不利影響。”前述保險業人士解釋。
內憂影響深遠
在新華保險面臨的諸多隱患中,內部管理問題引人擔憂,過去幾年重大訴訟頻發。
據不完全統計,僅2010年保監局共處罰了40次新華保險的分支機構或個人,處罰事由包括虛列費用、欺騙投保人、擅自設立分支機構等。
根據招股說明書披露,1996年8月至2006年12月,公司創始人關國亮在擔任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期間,涉及違規活動,擅用資金累計約130億元,導致新華人壽保險的財務狀況受損。
目前,關國亮雖已身陷囹圄,但他使公司涉及數宗債務糾紛及訴訟,留下一堆財務、名譽、訴訟和經營業績的漏洞尚待填補。
“而當年關國亮隱形投資資金去向何在,時至今日,這個問題尚未有明確說法。”保險業內人士說。
據了解,新華保險已經經歷了數十年的內部爭斗,董事會和管理層的不和眾所周知。
此外,2010年新華保險還曾制造了“天價養老金”事件,47名高管在退休后可領取巨額養老金,被曝光后令人震驚。
在“天價養老金”事件之后,又曝出新華保險北京分公司一營業部經理偽造公章對外簽署“存款協議”詐騙233萬元的丑聞。
招股說明書中還披露了新華保險江蘇分公司泰州中心支公司員工王付榮,2003年至2009年10月期間,涉嫌詐騙和挪用資金約人民幣3.5億元。
“這些事件的發生與當時新華保險自身的管理不到位有直接關系。”保險業內人士坦言。
在康典執掌新華保險后,內部混亂逐漸平息,但之前案件對公司的影響仍然巨大。
增長能力待觀察
新華保險外部面臨的是激烈的競爭。
近年來,中國壽險市場的參與者數目不斷增加,競爭程度日趨激烈。截至2011年9月30日,共有36家獲得營業許可的國內壽險公司(不包括中華控股壽險業務),同時有25家外國壽險公司獲得在中國開展壽險業務的營業許可,可以通過與中國公司建立合資企業等方式在中國開展業務。
新華保險與已上市的三大保險公司(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的業務規模、市場占有率和財務結構的穩健性等方面都有較大的差距。
招股說明書顯示,2008年、2009年、2010年以及2011年1月至6月新華保險通過國有五大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地方商業銀行保險合作渠道取得的保費收入總額分別為313.88億元、439.62億元、616.90億元和307.31億元,占公司保險業務收入的67.6%、67.6%、67.3%和60.7%。今年上半年,公司通過銀行保險渠道取得的保費收入占據了公司保險業務收入的六成左右。這很容易看出新華保險產品結構單一,過度依賴銀保業務。
而銀監會于2010年11月1日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合規銷售與風險管理的通知》,要求商業銀行的各個營業網點原則上不能與超過三家保險公司合作,并且保險公司不得在商業銀行營業網點派駐銷售代表。
受此影響,新華保險在2011年1月至6月通過銀行保險渠道產生的保險業務收入較2010年同期減少19.5%。
另一方面,新華保險上市后缺乏新的盈利點。新華保險表示將壽險業務延伸至健康和養老產業,但業內人士普遍分析,保險業在這兩方面業務上的作為空間很有限。
這不得不讓人對新華保險的未來增長前景擔憂,隨著保監會對保險業透過銀行渠道銷售產品的監管近年逐步增強,新華保險的業務發展將變得更為困難。
此外,新華保險此次A股IPO發行價高達28元/股,市盈率50.94,而中國人壽、中國平安和中國太保的市盈率均在15到20倍,新華保險市盈率高出后三者近3倍。這一價值不得不讓人懷疑過于高估。
?
相關鏈接:
“有結婚的希望”不等于人生的保險?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