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3月20日消息(記者 李銀)放棄很多人羨慕的美工這份穩定職業開抱羅粉店,并將最初的第一家“阿福嫂”抱羅粉店發展到如今的5家店。談起自己的創業經歷,劉穎說,這里面有艱辛,更有成功的快樂。
?
艱辛創業
1994年,劉穎大學畢業分配到某單位從事美工工作。“當時很多人羨慕他,收入不錯,工作穩定,但總想干一番事業。”劉穎說,在海口打工的9年里,他常常為此冥思苦想。
2003年,劉穎辭職經營了一家兒童玩具店。干了大半年后,由于生意不景氣,他結束了第一次創業。
2009年,劉穎發現海南的特色小吃海南抱羅粉“大有文章可做”,而此時海口還沒有專門經營抱羅粉的特色中高端實體店。瞅準了這一點的劉穎認為再次創業的時機已經成熟,便拿出多年積蓄毅然決然地踏上了創業之路。
劉穎向記者傾訴,開始時生意特別不景氣,他幾乎每天晚上都要失眠。為了提高上座率,留住回頭客,他與整個廚師團隊使用了渾身解數,每日親自采購原材料,為顧客介紹菜肴……原以為憑自己的誠信與熱情肯定能讓生意火起來,可現實出乎他的意料,起初的3個月,生意十分慘淡,幾乎每月都在賠本。
劉穎決定改變經營思路,把經營重點轉向特色餐飲。為了宣傳廚藝和實惠的價格,劉穎將海南粉的口味增加了數種,店里還開設了北方菜肴,來店里就餐的人總會選到適合口味的菜肴,并且在物價高漲時,劉穎仍然未提價。這一招把附近的食客吸引過來了,吃過小店菜肴的食客成了回頭客,排起了長長的隊伍,營業額與利潤顯著增長。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劉穎沒有滿足。從2009年的第一家阿福嫂抱羅粉店開到了如今的第5家分店,今年3月底,劉穎將在臨高開設第6家分店。
創業心得
“越有特色,越能吸引到不同的客人。”劉穎在3年的經營實踐中,得出了3條經驗:第一,抱羅粉的口味、質量是店的生命線;第二,店的定位要準,同時店名要取得合適得體,讓人過目不忘;第三,服務要熱情周到。而對于目前的成績,劉穎認為主要是能掌握住一個簡單的關鍵———堅持自己的特色!
他表示客人越多,越容易聽到來自客人對于產品不同的聲音,但就像之前對于確定口味做的無數次試驗一樣,一旦口味確定后,就代表對產品的堅持。
“阿福嫂”的成功抓住了兩點———求異與求同。求異是區別于競爭對手,與同行形成差異化競爭。求同則是契合消費者心理需求,在消費環境上做文章,以特色為賣點,滿足市民的各種需求。海口遍地開花的海南粉店,造成市場競爭空間激烈,其中大多經營雷同。如何增加自己的特色,滿足顧客的不同需求,提供更好的服務,這是許多餐飲商家急需解決的燃眉之急。
在劉穎看來,有人的地方就有飲食需求,就選址而言,沒有什么樣的地段是絕對的好、絕對的不好,關鍵是你的鋪面有沒有與定位的消費群體脫節。
“在海口,我是經過前期的市場考察,發現當地人喜歡吃海南粉,雖然當時已有不少老牌抱羅粉店,但硬件設施有待完善,如果進駐并打造中高端的就餐環境,完全體現了周末經濟,絕對能吸引不少游客和市民。
從1家小店到現在的5家分店,劉穎認為還需要堅韌。他說:“眼下,致富成了不少人創業的最大動機,但創業的過程并不必然意味著都是盈利。當財富沒有如預期來臨,你要有一種堅韌不拔的個性,我就屬于屢敗屢戰型的人。”
投資風險
業內人士吳先生說,現在一個兩、三萬的投資項目一年能賺到百萬,這話說出來誰都不會信。投資作為一種理性理財的模式,既要考慮到成本也要想到利潤。小吃店,需要投資幾萬元,不需要任何的品牌代理費,一個十幾平的地方就夠了。經營過程中,不需要太多的人手,夫妻二人即可,省去了員工的工資,這也是夫妻店的優勢所在,降低了投資風險。
記者了解到,大多數消費者對于綜合小吃店的環境沒有很高的要求,但這種類型的小吃店應該有自己的特色且口味要正宗,可供選擇的品種要相對豐富,這就決定了專業廚師將是綜合小吃店的另一道生命線,因此廚師較高的工資開支將會是綜合小吃店經營管理必須面對的一個較大的投資風險。
海口目前雖然有不少的小吃市場,抱羅粉店也不算少,但這并不表明在市區經營海南本地小吃店就沒有前途。吳先生表示,其原因在于,一是可以滿足本地居民的需要;二是本地特色招牌有心理上的親近感,而且口味好便能贏得顧客;三是價位貼近市民生活水準。另外,如果經營得當,完全可以形成品牌優勢,開展連鎖經營服務,并逐步將這種品牌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和經濟優勢,還可以推廣到內地,將海南美食帶到各地。
?
盈利估算
“別看開的是家小店,對盈利的估算也不是件簡單的事。”劉穎告訴記者,2009年,房租一月6000元,水電2000余元,月營業額在7萬元,那時只能算是保本。現在,房屋一月8000元,水電3000余元,除去人工費、原材料等相關費用,一家店的純收入大約1萬元。從2010年9月開始,小店的人氣有了起色,員工也從幾名發展到數十名,生意真正好起來。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