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3月19日消息? 連綿陰雨后,春日的陽光又照耀著海邊的椰樹林。記者來到海南省文昌市會文鎮濱海村委會的一個養殖場,正逢養殖戶王大仿給東風螺喂食,“小雜魚”飼料拋進水泥池里,不一會兒,池底的細沙里就鉆出許多指肚大的東方螺,聚集在“小雜魚”身上舔食。
會文鎮是海南的海產品養殖大鎮,上世紀90年代,開始有華僑和臺商到這里辦起蝦苗孵化場,逐漸形成了海南最大的蝦苗繁育基地,最多時每年有200多億尾蝦苗,銷往廣東、廣西、福建、江蘇、浙江等沿海省區,還出口到越南、柬埔寨等國家,被譽為海南“蝦苗谷”。
文昌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許環峰告訴記者,近幾年,蝦苗市場行情下滑,養殖戶學新技術、更新品種,陸續轉向東風螺、石斑魚育苗和養殖,規模不斷擴大,使會文鎮繼續保持在水產種苗繁育和工廠化海水養殖行業的領先地位。王大仿過去是孵化蝦苗的,由于蝦苗市場價格不好,競爭激烈,現在改養東風螺了。
會文鎮副鎮長洪震介紹說,王大仿原來給臺灣老板打工,1992年和幾個伙伴湊了十來萬元,辦起了孵化場。一開始孵化草蝦苗、南美白對蝦苗,后來育蝦苗的人多了,價格從每萬尾200元左右,跌到60多元。
市場變了,鎮政府引導養殖戶轉產,請來海南大學和海南水產研究所的專家,傳授東風螺、石斑魚種苗繁育、養殖技術。王大仿掌握新技術后,2006年開始養東風螺。他說,目前養殖場兩年可以出3批螺,一批產量3萬斤,每斤收購價40元,效益不錯,基本上投一元可以賺一元。
雖然養東風螺現在能賺大錢,但王大仿說,東風螺的市場價格現在也到頂峰了,自己買了一些書來學,準備試養老鼠斑。
煙堆居委會黨支部書記莊輝壯是最早將蝦苗孵化場改成工廠化石斑魚養殖場的第一批養殖戶。他興致勃勃地帶著記者參觀養殖場,只見一口口水泥池里,歡快地游動著一尾尾石斑魚,小的只有巴掌大,大的有一兩尺長,莊輝壯說,養的品種比較多,包括東星斑、老虎斑、龍膽魚、青斑、珍珠龍膽、金錢斑。
莊輝壯介紹說,在海南養石斑魚,氣候有優勢,內地沿海養石斑魚,過不了冬,而在海南一年四季都可以養殖,一條石斑養4年,就可以有二十來斤。現在,一到冬天,內地市場的石斑魚大多產自海南,海南的石斑魚養殖又主要集中在會文鎮所在的馮家灣一帶。
和王大仿一樣,莊輝壯也準備試養效益更好的老鼠斑。他說,會文鎮的石斑魚養殖戶除了養殖品種多、更新快,產業鏈也很有特色,分工很細,養殖戶可以根據資金投入能力和技術專長,或者專門搞育苗孵化,或者只負責育中苗、大苗,或者專門養育成魚,所以加入到石斑魚養殖產業的人越來越多。
據會文鎮政府提供的數字,目前,會文鎮已擁有工廠化海水孵化、養殖場640家,去年產值達到3億元。?(記者金敏、周正平)
本文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社本網立場。
?
?
相關鏈接:
海南文昌銅鼓嶺將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綜合體[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