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2月16日消息??“今年海口將繼續加快立體交通體系建設,完善省會中心城市功能,進一步提升城市品位。”今天,在海口市十五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海口市市長冀文林如此說。
開展“9+1再行動”,打通斷頭路,啟動城市軌道交通、海秀路高架橋項目,推進美蘭機場擴建……今年海口市在硬環境建設中,將通過編織城區交通網絡、城鄉交通網絡、城際交通網絡三張“網”,從空中、陸地和海域健全大交通體制,形成主干路網及完善的城鄉交通微循環系統,從而構建立體交通網絡。
一個對內大循環、對外大開放的立體化交通大格局已經離我們越來越近。
打通“內循環”暢通城市大動脈
“海口的交通狀況現在好多了,市區內變得順暢,出市區也變得更加便捷。”今天,海口市民陳新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感慨地說。這種感受不僅僅是他,也是記者近日在采訪時聽到的最多的話。
去年以來,海口市一直把交通作為政府基礎設施中最重要的科目來抓,在海口市區,隨著僑中路、高登東路、和平南路、文明東路、世貿東路5條斷頭路打通,龍昆南延長線、丘海大道延長線實現通車,南海大道正加快改造,城區道路變得更加優化,交通更加順暢;在海口市郊,丘海立交高架橋、龍昆南高架立交橋竣工實現功能性通車,海口路網建設逐漸立體化。
而今年,海口市則繼續把道路基礎設施建設作為重點,開展“9+1再行動”,海府一橫路延長線、美祥東路貫通工程、綠色長廊二期、高登西路等9條斷頭路實現功能性通車,并完成紅城湖路延長線工程的全部拆遷安置任務。
與此同時,海口正啟動城市軌道交通、海秀路高架橋項目的規劃建設,其中,軌道交通線路規劃有4條,即東環鐵路海口段(已全線投入運營)和軌道1號、2號、3號線,總長度103公里。此外,海口提出“十二五”期間還將打通32條斷頭路,以構建安全、暢通的交通系統。
外向延伸形成交通綜合樞紐
細心的海口市民最近可以發現,目前從龍昆南延長線和丘海大道延長線能順利上下繞城高速公路,方便而快捷。
隨著去年龍昆南延長線及其高架立交橋主體工程竣工并實現功能性通車,以及丘海大道延長線及其立交橋的通車,成為連接海口市椰海大道、繞城公路、中線高速公路等外圍3條主要道路的“主動脈”。這兩條道路延長線和兩座高架橋的建成,海口南部片區路網建設逐漸立體化。
目前,向西,北起濱海西路,南至盈濱二路的濱海西路(二期)也已實現功能性通車,并經由此路可直達盈濱半島,成為海口向西延伸連接澄邁的一條海景道路;向南,連接海口和定安的海定大橋計劃今年開建,海口至屯昌中線高速公路今年建成;向東,連接海口和文昌的鋪前灣大橋進行前期準備。
隨著這些道路和橋梁建成后,將組成海口市對外交通網,將極大拉近海口與周邊市縣的距離,打通區域經濟合作大通道。東到文昌,南到定安、屯昌,西到澄邁,通過外向延伸,促進形成瓊北1小時交通圈,形成海口與周邊城市快捷的城際交通網絡。
構建立體交通體系
“交通建設是關乎海口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工程,也是優化海口發展條件的保障性工程。”省委常委、海口市委書記陳辭說,加快交通建設是海口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強化省會中心城市功能,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迫切需要。
據介紹,未來5年,海口將著眼于完善省會中心城市功能,總投入超過417億元,加快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重中之重是加快各種交通設施建設和改造,包括路網、機場、港區等各方面,構建快速高效的立體交通體系。到2015年,形成“一空兩鐵三港六路”對外交通體系和“七橫十二縱”城市主干路網及完善的城市交通微循環系統。
“通過完善交通設施間的銜接,加快綜合交通樞紐節點和城市出口路建設與改造,實現港口、鐵路與長途汽車運輸、城市公交、航空等運輸方式的無縫對接,海口立體交通網絡及區域交通中心就會逐漸形成,融入國內國際大循環。”海口市交通運輸和港航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說。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