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2月13日消息(記者 黃敏 實習生 魏靈玲)海南國際旅游島的發展,其特色在于本土文化的獨特性,如何讓文化也來助力旅游島的發展,成為本次兩會上委員們談論的焦點。
?
讓“公期”為旅游業服務
在省政協會議的小組討論時,省政協委員姜興君說道,政府要正確引導辦“公期”,培養積極向上的“公期”文化,盡量保持民間的傳統和節日的習俗,保持它獨有的特色。同時結合海南建設百村百鄉文明生態村的活動,把“公期”活動加入現代的優秀文化內容,政府要重視民俗文化,挖掘這個節日的潛在價值,進行包裝和宣傳,打造出品牌特色,讓其為海南的旅游業服務。
省政協委員李楚炯建議,要譜寫更多更好的海南話卡拉ok歌曲,趁著國際旅游島的機遇,唱響全世界,為了保持海南話的延續,建議增設全天候海南話電視、廣播電臺頻道,讓更多的海內外游客更深入了解海南本土文化的特色。
省政協委員陳耀晶指出,海南國際旅游島的文化建設方面要弘揚本土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將來是“我們海南的寶貝”,尤其是瓊劇,將來還要挖掘海南的人偶戲、山歌、黎苗歌舞等傳統文化。
省政協委員葉堅說,要加強海南省鐵路歷史的整體挖掘、編輯、匯總,力求完整、全面地反映、記錄海南鐵路的發展歷史,為鐵路發展、乃至全省的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省政協委員李運才、釋智法表示,在今年的政協工作安排中,舉辦黎苗文化遺產論壇,這對保護和開發海南地方文化的力度是很大的,建議采取拍攝專題片、舉辦世界佛教論壇、建設“衣食父母園”等措施加大對黎族傳統文化、佛教文化等的宣傳力度,積極宣揚海南本土文化。
將“海瑞墓”建成“海瑞文化公園”
省政協委員陳經雄、張泰超在提案中建議,海瑞本是海南的一張王牌,但如今的海瑞墓卻規模過小、推介無力、管理不善、軟件欠缺,參觀者寥寥無幾,建議將“海瑞墓”開發建設成“海瑞文化公園”。
委員們建議要將海瑞墓擴建成體現海南歷史優質文化的標志性景點。將墓園面積擴大至130畝,規劃出的海瑞墓要體現海瑞精神,并在保留原主墓、牌坊、塑像等古跡群的基礎上,豐富其景點的內容及功能,可增辟海瑞文物館、中國歷代清官文化展示廳、廉政影視廳、擴建海瑞墓的公共景觀(綠化景觀、人文景觀及自然景觀等),并創建起旅游餐飲與旅游購物的環境工程,滿足游客及參觀者的需要。
?
“文化+科技”實現經濟新增長點
省政協委員冷明權指出,海南經濟增長突破點在于發展文化科技產業。因此他建議,盡快組建省政府文化科技產業工作委員會,設立海南省文化科技產業發展專項基金,落實我省扶持文化科技產業發展的政策;精心選擇和加快推進文化產業園區和大項目建設,培育新的文化業態;堅持大企業進入、大項目帶動、高科技支撐發展方式,政府部門牽頭,制訂招商引資方案,吸引國際國內社會各方資金的注入;同時加大對傳統農業、農產品加工和工業企業的科技改造力度,注入文化要素,增加文化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為海南文化科技產業建設提供強有力的多方保障。
臺盟海南省委建議,通過推動制訂瓊臺兩岸共同標準戰略、全力拓展市場、共同開發產品等途徑,開展瓊臺文化創意產業合作,給海南的創意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
?
樹冠上步行體驗森林文化
熱帶森林是維系海南優良生態環境的核心,也是海南發展旅游的重要資源。省政協委員林鴻民指出,在實行嚴格環保的澳大利亞北部昆士蘭洲熱帶林區,設立樹冠層的空中步行索道,游客扶著索道觀光游覽,在空中俯瞰郁郁蔥蔥的熱帶森林,別有情趣。應在海南森林景區選擇喬木高大與密集地段,探索設立空中步行索道,游客從這一株大樹走到另一株樹層,體驗別樣的森林風景和文化情趣。同時,這種樹冠空中步行索道對保護地表植被也大有助益。
此外,海南森林旅游蘊含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包括森林生態文化、森林山水文化、森林科普文化、森林溫泉文化、森林休閑文化、森林保健文化、森林民俗文化、森林摩巖石刻文化、森林特種文化(沉香文化、花梨文化)、森林奇石文化等。應在森林旅游過程中采取物化形式,多種手段予以展示。
挖掘沉香與花梨文化
致公黨海南省委員會認為,歷史文獻資料表明,海南是我國熱帶森林珍寶沉香與花梨的重要產地,曾有過十分興盛的沉香與花梨文化歷史。千百年來,花梨與沉香作為貢品多次進獻皇宮,卻因長期無度掠奪,導致近代海南森林中沉香與花梨面臨瀕危。對此,建議利用海南建設國家中醫藥科技產業基地契機,推進海南森林景區沉香與花梨規模種植。林業部門應將其作為一種新型特色經濟林經營業態列入規劃,像發展漿紙林那樣,從政策、技術、資金、土地等方面扶持,培育專業化生產基地。
沉香與花梨作為一種承載海南歷史文化與人文情懷的藥材與香品、收藏品,人們追求高層次的精神生活成為時尚,對沉香與花梨的需求也日趨強烈。打造沉香文化與花梨文化作為海南森林旅游名片進行宣傳,對傳播海南國際旅游島森林旅游文化大有裨益。
?
吃住在黎屋
傳黎族文化
省政協委員潘杏元指出,我省應該在發揚及保護原有民族文化基礎上開發民族文化旅游事業。如將富有代表性的黎苗族房屋民屋改造成小旅館,讓外地游客能體驗黎苗族人民的熱情好客精神以及黎苗族日常生活習慣,加深他們對黎苗族習俗的了解。與此同時,要加強各類衣食住行配套設施、醫療衛生配套設施、安全配套設施。他還指出,民族文化旅游事業的特色及吸引力,首先應讓族人認識自己的民族文化的價值。因為缺少年輕人的傳承,令黎苗族整體的文化難以保存,民族文化傳承問題要從兒童及青少年開始做起。同時,還要設計富有民族特色的產品宣傳黎苗族文化特色,除了現有的黎綿制成品外,還可以設計一些精巧的組合式模型,例如黎苗族金字形茅草屋、船形屋、獨木器具的精美制品等,吸引旅客收藏。
民革海南省委建議,在瓊中建設海南島著名文化園“大黎母文化區”,通過發掘黎母山國家森林公園資源、黎族母系社會的始祖嶺、千年摩崖石刻群、水會所城遺址、杞黎祖先遺跡等優勢旅游資源,帶動海南中部發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