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2月11日消息(記者 黎光)把狹窄的巷道變成寬敞的街道,把低矮的棚屋變成林立的高樓,把臟亂的環境變成文明小區———近5年來,舊城改造成為海口打造品位之城的重要舉措,一個個奇跡在人們眼前誕生。
“十一五”期間,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以人為本、讓利于民”的基本原則,海口市棚戶區(城中村)改造取得了重大突破,基本實現“十一五”期間確定的工作目標,完成了玉沙村、海甸溪北岸、長堤路、部分直管公房危房改造及廉租房建設任務,全面啟動了鎮海村、朱云路、濱江新城起步區改造項目。改造土地總面積3042畝,安置總人口約56882人,共拆除各類建筑物和構筑物165萬平方米,建設安置房143萬平方米,完善了改造片區的市政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
截止目前,海口市已建成并交付使用安置房127萬平方米,有效解決廉租房及貧困戶住房問題,改善群眾的居住環境和生活條件。其中,僅海甸溪北岸就為符合條件的被征收戶提供廉租房162套,為無房戶提供經濟適用房187套,妥善安置了7戶孤寡老人,解決了56戶零就業家庭的就業問題。
海甸溪安置戶
新家園舒適溫馨
“從前住在海甸溪邊,僅因出門倒盆水都可能引起鄰里糾紛。”在海甸溪舊改安置區“水岸陽光”一套寬敞明亮的套間里,安置戶王澤能在努力回憶起從前的生活細節。
他記得,自家的3層小樓淹沒在雜亂的私宅堆里,隨處可見無人清理的垃圾,雨天永遠會有一些地方積水。“過去的環境質量與舊改后的相比,簡直是天上地下之別。”回憶讓他感慨萬千,現實又讓他心情愉快。他特別享受現在安全、安靜的生活環境。“不想再回到過去了。”他認為,舊改安置做到了人性化,拿出最好的地塊讓原居民回遷,使人們找到了歸屬感。現在他兄長、父母都在同一安置區里,可以就近照顧父母,也方便相互照應。
采訪結束時,王澤能一家正好要出門,看到妻子習慣地拿起了車鑰匙,王澤能又感慨:舊改以前,這里的人們有錢也不敢買私家車,因為巷子窄,開不到家門口,停在外面又不安全。現在安置小區的停車位多得用不完,還有人看管,盡可放心買。據了解,搬新居不久,安置區里增添了不少新車,王澤能一家也實現了私家車的夢想,生活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玉沙村安置戶
環境好心情也好
“家里的地板加高了兩次,仍然逃不脫要被水淹。”玉沙村原住民陳文山還記得,自家兩層樓,下大雨的日子最令老陳頭疼,最高時一樓家里進水50厘米深,泡壞了桌椅和書籍。一樓原來高3米多,為避水患加高兩次后,只剩下了2.5米,讓人覺得很壓抑。
經歷了玉沙村的大改造,陳文山住在了玉沙村原住民安置區的7樓之上,徹底擺脫了大雨天家里被水淹的命運。不再為雨“發愁”,老陳一家的心情也格外地好起來。
不僅如此,在老陳的眼里,玉沙村環境的變化用“天翻地覆”來形容也不為過。原來放養著豬、雞、鴨的小巷,被一條條黑油發亮的柏油馬路所替代;原來低矮私宅成堆、環境臟亂差的地方,一座座現代化的樓房拔地而起。
陳文山早年曾是村里的會計,見證了村里的土地從兩角錢、兩元錢一平方米,到舊改后拍賣出幾百萬元一畝的過程,深切地感受到玉沙的變化。“是舊城改造給了玉沙村新的生命、新的歷史和里程碑,也給了我們居民新的生活。今年春節,市領導還到我們家來拜年,我真的從心里感謝黨和政府的關懷。”
危房改造戶
風吹雨打都不怕
家住龍華區鹽灶廉租房小區的林阿姨思緒飄回前年,“那時我們一家3口借住在中山街道新興街的兄長家,一間小屋總共才10平方米,還是危房,孩子學習都沒地方。”經過居委會推薦申報,去年元旦前林阿姨全家搬進這里,房子比原來大好幾倍,“親戚朋友們都為我高興,每家送我一件家具,現在的家有個家的樣子了。真心感謝政府為我們這些住房困難群眾所做的一切。”
在農村,我市在大力實施農村(大中型水庫移民)危房改造,并取得相當成就,2011年被省里評為一等獎。“舊歲又添幾個喜 新年更上一層樓”、“新屋落成欣仁政 高堂筑就樂黨恩”。今年年初,海口一些農村的危改戶搬新居過新年,農戶家門都貼上了喜慶的對聯,表達對黨和政府的感激之情。
龍華區新坡鎮仁里村林貽福在各級政府補助29400元下,建起了新房、告別了危房。新坡鎮仁南村吳邦興新落成的改造房就在村口,他新家的大門貼上一個大大的“福”字。此前,他的房屋是D級危房。政府補貼了22000元,他自籌幾千元建起這座新房。“今后不再怕風吹雨打,住在新居里安心多了。”老吳說。
據了解,全市在今年元旦前喜遷新居的農村(大中型水庫移民)危改戶還有2036戶,他們都實現了100%開工、100%竣工,全市竣工面積達143988平方米。2012年,我市還將加大農村(大中型水庫移民)危改力度,讓更多的村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舊改關乎民生
海口市新一輪的舊城改造工作起步于2007年的玉沙村改造,之后海甸溪北岸、朱云片區起步區、濱江新城起步區和鎮海村陸續進入實施階段。“十一五”期間我市舊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尤其值得高興的是,這幾年的舊改工作在解決民生問題、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和價值的同時,我市的舊改模式還得到了國務院有關部門的充分肯定。
省人大代表邢詒川認為,如何迅速有效地做好舊城改造,已成為城市發展亟待解決的普遍性課題。舊城改造是建設“最精最美省會海口”的核心一環,舊城改造對于推動城市發展,加速國際旅游島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他認為,海口舊城區原有的城市格局、交通、環境、經濟模式和生活方式,已明顯不適應海南國際旅游島經濟和城市發展的需要,建議加大我市舊城改造工作力度。成熟一片,改造一片,每年至少啟動8-10個舊改項目,做到整體規劃,科學制定舊城改造方案;加強監管,提前做好拆遷方案的確認工作,防止突擊搶建違建;大膽引進社會資金,豐富舊城改造模式,加快舊城改造進程;出臺優惠政策,確定合理供地方式,維護投資人利益;以人為本,加強拆遷安置工作,構建和諧海南。
市人大代表王林興認為,我市的保障性住房建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并探索了玉沙村、海甸溪北岸舊城改造的成功經驗。建議市政府在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時,繼續加大老城區的舊城改造,讓老城區的老百姓住上新房,分享保障性住房建設的成果。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