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三大主要評級機構之一惠譽評級公司日前宣布下調五個歐元區國家的主權信用評級,市場反應平淡。用意大利政要和一些金融界專業人士的話說,惠譽下調意大利評級的理由“毫無新意”,其舉動“耐人尋味”。
人們都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狼來了”說的次數太多就會失效。這多多少少能解釋為何意大利等國的主權信用評級被降,但歐元對美元匯率仍連續第五個交易日攀升,同時意大利十年期債券的收益率當天也降至6%以下的水平。
意大利總理蒙蒂認為,惠譽對意大利降級的理由還是重復另兩大評級機構標普和穆迪的“老調”。多次重復歐元區國家存在的類似問題,無異于反復說“狼來了”。與惠譽的負面評價相反,國際社會近期普遍認為,意大利改革措施出臺較快,行動也比較有力。
表面上看,評級機構此舉可能促使歐盟加速改革,但一些金融界人士認為,這一行為實際上也可能是在幫倒忙。至少,一般來看,債務國被降級后可能會向國債購買者支付更高的利息,這對重債國而言猶如雪上加霜。
三大評級機構“頻繁出手”,究竟用意何在?早在去年12月,奧地利央行行長諾沃特尼就指出,標普威脅下調歐元區15國主權信用評級的舉動“明顯有政治背景”。這種質疑并非毫無根據。事實證明,三大評級機構在歐洲的連續動作,使歐洲金融市場資金流向轉變,美國通常成為受益方。目前只要發生某地區被降級,資金就會大幅流向美國國債。這一現象以及評級機構的“推手作用”,不能不引起人們的關注。(王星橋)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