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員正在收拾剩余的飯菜 記者 徐元賓 攝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憫農李紳
海口網1月16日消息? “粒粒皆辛苦”,是每個人小時候都學過的古詩,今天你是否還保持著勤儉節約的習慣?近日,網友“檸檬綠茶Anna”在重慶社區發帖稱,她在北部新區上班,時常在海王星樓下食堂里,看到一位將盤子里飯粒全部吃干凈的年輕男子,“看到他,我為自己的浪費行為感到羞愧”。帖子一出,立即引來眾多網友共鳴。記者走訪了解放碑得意世界、江北區紅鼎國際、北部新區海王星等幾大寫字樓,大多數白領承認自己有浪費習慣,而渝中區一單位食堂負責人告訴記者,其食堂每天因浪費倒掉的食物,還可以夠40多人吃飽。
網友圍觀 竟有這么節約的
網友“檸檬綠茶Anna”以《高新園食堂那個一粒飯不剩的哥,偶好崇拜你》為題發帖稱:“在海王星樓下食堂吃飯時,我無意中看見對面的哥把盤子里的飯粒一顆一顆全吃完了,非常干凈,令人難以置信,當時覺得,這哥不是節儉就是餓壞了。過了兩天,碰巧再跟他同桌,再次見證他把盤子里的飯一顆顆掃光。要知道用筷子把餐盤里的飯夾起來是很難的,而他一顆顆夾,很有耐心,真可謂是‘不剩哥’,有良好的節約習慣。這讓我感覺既崇拜又愧疚,以后向他學習,不再浪費。”
帖子很快就吸引了網友們圍觀。網友“天天天”說,這么節約的我還是頭一次遇到。網友“0214”說:“看到‘不剩哥’,我突然記起自己好久沒把飯菜吃干凈了,估計很多人也這樣吧,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離大家越來越遠了。”網友“伍點伍”:有機會去海王星見識一下這位哥,要向他學習。網友“ccqq”:說來慚愧,我吃不完飯就倒掉,一直都在浪費。
食客圍觀 一顆顆夾起飯粒
1月12日,記者聯系到發帖者王小琴。王小琴今年24歲,目前在北部新區財富中心一房地產公司做行政工作。她告訴記者,她與“不剩哥”并不相識,“我們只在食堂碰到過幾次,而他吃飯節約的習慣令人印象深刻,食堂很多人都留意過他的節約。”
1月13日中午,記者與王小琴來到海王星樓下的餐廳剛一打聽,食堂內打掃清潔衛生的阿姨立即就指出了“不剩哥”的位置在食堂靠墻壁的一處桌子上,“不剩哥”身著黑色風衣,一個人坐在桌前用筷子吃“揚州炒飯”。此時,吃飯已接近尾聲,他用筷子把盤子上粘住的幾顆米粒,一顆一顆地夾起來放進嘴里,直到吃光所有的飯粒。
記者注意到,在“不剩哥”夾米粒的時候,周圍的不少食客會停下吃飯,好奇地望著這位年輕人。當“不剩哥”離開食堂后,部分圍觀的人也跟著起身離開,而他們留下的餐盤上,還有近1/3的飯菜沒有吃完。在海王星樓上一科技公司上班的王小姐說,她餐盤里就有一半的飯菜沒吃完,“我擔心有好習慣的人會看不慣我這么浪費,所以等他走了我再扔”。食堂內打掃清潔衛生的阿姨告訴記者,除了“不剩哥”,食堂內沒人能將飯菜吃得一粒不剩。
算賬 一個食堂每天有40斤飯菜被倒掉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浪費的情況司空見慣,而勤儉節約的行為確實比較少見了。”不剩哥”名叫陳洋(化名),今年26歲,家住主城南岸,目前在海王星樓上一電子商務公司做市場銷售。他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他是因為從小接受父母的教導,節約的習慣才一直保持至今。“我的這種行為,曾經遭到同學、同事們的譏笑”,陳洋稱,但自己認為,這樣不僅能保持自己良好的生活習慣,還能節約開支。
陳洋算了一筆賬:同事們總習慣點12元三葷兩素的套飯,又吃不完,而我點8元兩葷一素的套飯,則夠吃又不浪費,每次還能節省4元錢。海王星樓下食堂的負責人劉先生向記者證實了陳洋的說法。他表示,每天到食堂用餐的白領至少有三四百人,點12元套飯的人最多,但是因為分量足,所以往往會出現吃不完倒掉的現象,每天食堂收集到的剩飯剩菜有大半桶,起碼也有四五十斤。
昨日,記者還采訪到渝中區一單位食堂的負責人李女士,她告訴記者,他們食堂每天吃飯的約有400人次,而他們每天倒掉的剩菜剩飯約有40斤,“起碼有足夠40多人吃的飯菜因為各種原因被倒掉了。看到這么多糧食被浪費,食堂的工作人員都很心痛。”
調查 不好吃就是浪費飯菜的理由?
從1月12日至1月13日兩天,記者走訪了解放碑得意世界、江北區紅鼎國際、北部新區海王星等幾大寫字樓,就上班族在食堂吃飯的情況展開調查,調查顯示,接受采訪的30名白領中,只有2人表示經常將飯菜吃干凈,其他人則因為飯菜不可口等原因浪費食物。
江北區紅鼎國際某機票銷售公司的蔡先生說,食堂的飯菜不夠可口,所以每次吃飯都會有倒掉的情況。“很多情況下,我是被迫浪費。”在北部新區海王星樓上從事網絡媒體工作的“秋秋”說,她飯量較小,每次打飯時會跟食堂的工作人員說明少打一些,但對方依然給很多,吃不完的只能浪費。在北部新區海王星樓上從事軟件設計的茍先生認為,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人更在乎飯菜的味道,所以“好吃點的就多吃點,不好吃的便少吃,所以浪費情況才比較普遍”。
觀點
“勤儉”很稀奇
所以被圍觀
為何節約的現象會引來眾人圍觀?重慶大學社會學者楊尚鴻告訴記者,他對于這種“圍觀”有些不解。“自古以來,勤儉節約都是人類倡導的美德,按照常理來說,人們應該司空見慣才對,不應該覺得稀奇。”楊尚鴻認為,隨著改革開放人民物質生活水平日益豐富,生活習慣也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才導致節約意識被人們淡漠了。“生活水平改善并不代表可以浪費了,因為所有的物質都是建立在消耗資源的基礎上,人們對物質需求越大,資源消耗就越多,這對環境將造成巨大破壞,因此現代社會更要勤儉節約。”楊院長建議人們應以浪費為恥,向“不剩哥”的節約行為學習。
?
?
相關鏈接:
湖南師大:食堂買菜用油 學生全程監督
在食堂吃飯如何保證安全防中毒?
北京明年起推廣校園食堂標準化建設
貴州部分學生懷疑學校用地溝油砸食堂 校長停職
海口經濟學院在建食堂整層坍塌700平方 尚未造成人員傷亡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