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9天時間里,有著“中南六省第一校”之稱的華中科技大學像經歷了一場夢魘。10月23日,該校一名機械學博士和一名校外人員在本部與同濟醫學院相繼“墜樓身亡”。
       
     您當前的位置 : 社會新聞>

    華科一天兩起跳樓事故 高校生命教育缺位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1-11-29 09:50

      海口網11月29日消息??9天時間里,有著“中南六省第一校”之稱的華中科技大學像經歷了一場夢魘。10月23日,該校一名機械學博士和一名校外人員在本部與同濟醫學院相繼“墜樓身亡”。7天后,一名22歲的建筑系大四學生“跳樓自殺”。一時間,“華中科大學生跳樓事件”成了網絡熱搜的名詞。

      親歷了其中一場跳樓事故的華中科大美國教授PW,隨后在一個網帖中發出了三個為什么:“為什么沒有人用正確的方法去搶救?為什么沒有人上來幫助?為什么讓他孤獨地死去?”

      而《法制周報》記者在采訪時發現,雖然事后回憶起來這些跳樓事件都有跡可循,但跳樓者身邊的同學和親人,似乎至今都不明白“他們到底有什么想不開的”。

      江西師范大學教授鄭曉江認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在社會轉型期顯得尤為突出,亟待關注和解決。連續發生的跳樓事故,反映出我國高校在生命教育上的缺位。”

      2011年的這個秋天,對于位于江城武漢的華中科技大學來說,可謂多事之秋。繼10月23日一名機械學博士和一名校外人員在其本部與同濟醫學院“墜樓身亡”后,僅隔7天,一名22歲的建筑系大四學生再次“跳樓自殺”。“華中科大學生跳樓自殺事件”的消息不脛而走,甚至一度成為網絡上的熱門關鍵詞。

      短短9天時間里,這所有著“中南六省第一校”之稱的高等學府像入了夢魘般,悲劇接連上演。不管是該校在讀生還是已畢業參加工作的校友,除了對跳樓自殺事件感到極大的震撼外,更是對他們輕易舍棄的青春和生命表示關注。對此,江西師范大學道德與人生研究所所長鄭曉江教授認為:“當下的大學生在學習、就業、情感、人際關系等方面出現眾多問題。高校相繼發生學生自殺事件,一方面暴露出高校心理危機干預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凸顯出高校對學生生命教育的缺位。”

      機械學博士的不歸路

      11月6日,江城武漢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在這所人口近千萬的城市,有兩場并不起眼的追悼會在舉行。兩個家庭從此送走了自己最親的人。

      10月23日,星期日的早晨,27歲的華中科大在讀機械博士彭凱峰從所住的西11舍四樓“墜樓身亡”。

      “早上7時57分,宿舍開大門的正說離開門還差三分鐘,我突然聽到‘砰’的一響,接著兩個路過的女孩子尖叫‘有人跳樓了’。”11月7日,華中科技大學西11舍的樓管阿姨回憶起當天的事還記憶猶新,“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回樓內的,是學生們攙著我回來的。”

      華中科大學生付亞輝在網上貼出的日志稱:“8點左右,西11舍一名男性跳樓身亡。美國教授PW剛好路過,聽到了落地聲,經歷了全部的早期現場。教授在第一時間趕到傷者身前,發現其仍然有呼吸、意識清醒。此時旁邊已經有人打120以及報警。”然而,在8時20分許,華中科大校醫院的兩位醫生到現場“檢查完后,已確認死亡”。

      在這起事故發生的一個小時后,上午9時許,華中科大同濟醫學院又傳出“一名女生墜樓”的消息。不過經確認這名墜樓者為校外人員,已送醫院搶救。11月8日,《法制周報》記者經多方核實,這名墜樓者最終沒有搶救過來。

      “一天兩起墜樓事故,這應該是華中科大60年來最為黑暗的一天。”該校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三女生對記者說這句話時,連連搖頭嘆息。

      對于彭凱峰,盡管西11舍的樓管阿姨稱其“話很少,印象不是很深”,但還是告訴了記者一些內情:10月22日,彭凱峰曾向同樓層的某個博士借手機,給曾供他讀書的“干爹”打電話,但電話打通后只是聽對方說話,自己一聲不吭。在掛斷電話后,“他長嘆了一口氣,還在那位博士的床上躺了一會兒”。

      而后,這位被借手機的博士向彭凱峰要電話號碼,以便“以后聯系”,但彭用很冷淡的口吻說,“沒必要,要電話有什么用,也解決不了問題”。

      “當時就感覺到他情緒不對勁。”這位博士事后如是回憶,但畢竟與彭凱峰不是很熟,所以他沒有追問“到底怎么了”。

      而彭凱峰本科時期的同學高川(化名)卻稱,“國慶節的時候,他還參加了青島一個同學的婚禮,和大家有說有笑,看不出有任何不對”。但高川同時也說,“聽說他在出事前和老板(博士生導師)吵過架,想換導師”。然而,這種說法并沒得到校方的正式回應。

      2007年,彭凱峰考入華中科技大學進行碩博連讀,記者注意到,在本科期間學輪機工程的彭凱峰曾獲得過“日本郵船(NYK)獎學金”,成績還算不錯。

      但華中科大不止一位博士生透露,彭凱峰所在專業的博士論文“最近提高了等級,原來只要發幾篇D級的論文,現在卻需要發B級論文,壓力肯定很大”。而記者也了解到,在以“治學嚴謹”而著稱的華中科大,因博士論文不過關而延遲畢業、甚至不能畢業的學生并不罕見。

      “話不多,比較內向”是很多認識彭凱峰的人對他的最直觀印象。這位“看起來多少有些文弱”的博士生,在10月23日清晨給姐姐打電話時,只說了一句“我很累,想休息了”,然后縱身跳下四樓。

      “我們同學至今都不明白他的情緒到底是何時起變化的,如果有人能注意到他情緒不對,及時開導他,悲劇也許不會發生。”11月6日,高川對記者感慨。

      被傳染的“墜樓者”?

      10月31日下午2時許,當22歲的建筑學大四學生張騁捷從華中科大紫崧學生公寓15棟6樓一躍而下后,“整個華中科大彌漫著強烈的緊張氣氛”,“三連跳”使得這所知名學府一時間背負了極大的壓力。

      從13時21分起的40分鐘內,張騁捷通過自己在人人網上的賬號“張騁捷santo”發了四條動態,最后一條稱“走得倉促。再見,地球人”。

      “當時宿舍里只有我一個人在,還是隔壁宿舍的人告訴我的這個消息。”說起張騁捷當天的情況,他的一位室友顯得很傷感,“實在沒有想到,他有什么想不開的?”


      據這位同學回憶,當天上午張騁捷并沒有去上“一貫都不喜歡的設計課”,而是在“宿舍里打游戲”,中午的時候,他出去和父親吃飯,再也沒回宿舍。而據華中科大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07級學生回憶,張騁捷是在十三棟和十五棟連接處出的事,他應該是從十三棟的樓頂翻到十五棟的樓頂后跳下的。

      據張騁捷的家屬透露,校方對他們稱“張騁捷是在14時05分出的事,救護車在10分鐘內趕到,14時25分左右醫生宣布無生命體征,14時50分警方到場并進行隔離。”

      11月6日,張騁捷的高中同學從西安、山東、蘇州等地自發趕過來為他送行。在諸多同學印象中,他是一個“比較內向、很靦腆”的男生。從2008年到華中科大就讀5年制的建筑學以來,至少在大三以前他“成績還可以”。記者注意到,張騁捷曾獲得過“2008-2009年度學習進步獎學金”。他的一位室友表示:“他從大三開始有些變化,開始覺得學習沒意思,經常不去上課,出現掛科。”

      11月1日,華中科大學工處在該校白云黃鶴BBS上發了一篇名為《關于建規學院2008級一本科生墜樓事件的相關說明》,稱張騁捷“患有一定程度的精神抑郁。另外,該生目前還有五門科目不及格”。這則說明招來張騁捷同學和家屬的質疑,認為學校不該拿他掛科來說事。

      對于張騁捷為何從大三開始覺得學習沒意思,無論是他的高中同學還是室友都百思不得其解,他的一位室友稱“問過他為什么,他也不說”。種種跡象表明,在張騁捷大三時,“發生了對他有很大影響的事情,具體什么事我們都不知道。”他的一位高中同學這樣總結。

      張騁捷,一個“酷愛攝影、文采不錯”的“有文藝范兒”的大四學生,就這樣在周圍人的不明不白中告別人世,留下了他“精神恍惚的父母”。

      專家:缺位的高校生命教育

      在第一起墜樓事故發生后,華中科大研究生院通過即時在線聊天群向各位研究生發出“多注意、關愛身邊的人,有困難和身邊的人一起想辦法”的提示,卻沒能阻止悲劇的繼續上演。

      隨后的11月1日,華中科大學工處發文呼吁該校學生“能夠更多地關愛自己,關愛他人,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如同學們在學習上、生活中遇到困難和問題,都可以向院系、大學生發展研究與指導中心及學生工作部門的老師求助。”

      “事情發生后,學院給我們開了一個哀傷與釋放的心理輔導會,請心理輔導老師教我們怎么去合理地發泄情緒,釋放哀傷。”建規學院一名08級的學生告訴記者,他認為“效果不會很大”。

      華中科大一名在校生向記者反映,雖然入校時學校辦過心理講座,大一也有公修的心理輔導課,但后來基本沒有任何這方面的調查和輔導。學校的很多心理講座與測試都流于形式。

      10月25日,華中科大的外教PW教授通過一個學生的帖子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在帖子里發出了三個為什么:“為什么沒有人用正確的方法去搶救?為什么沒有人上來幫助?為什么讓他孤獨地死去?”

      “其實這位教授問的問題都屬于生命教育的范疇,也恰恰反映出了我國高校在生命教育上的缺位。”江西師范大學教授鄭曉江說,“包括死亡教育在內的生命教育其實是一個現代大學生應備的常識,大學應該提供這樣的教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在社會轉型期顯得尤為突出,亟待關注和解決。”

      但華中科技大學相關工作人員面對幾起墜樓事故的態度卻有些讓人驚訝。《法制周報》記者在該校黨委宣傳部提出采訪該事時,一位女工作人員稱“事情不是都完結了嘛?”當記者“想了解后續情況”時,該工作人員說是“徒增悲傷”。

      11月8日,當記者離開華中科技大學時,在張騁捷墜樓身亡的紫崧學生公寓外,擺放了一排的《知曉心理常識、助人自助》的宣傳牌,但來來往往的學生中沒幾個人停下來駐足觀看。

    ?

    ???相關新聞:

    陜西西安一賣菜男子邊賣土豆邊唱陜北民歌(圖)
    北京海淀區一小區做保安要求性行為被拒扎死妻子
    個人職稱遭方舟子“打假” 李開復免費開放自傳
    廣西柳江警方焚毀一批賭博器具 案值20余萬元
    安徽貧困縣建豪華辦公樓 占地超8個白宮
    北京通州一輛城管執法車撞傷騎車中學生拖行40余米
    老人去世數小時后老伴去世 兩人系同一天出生

    ?

    相關鏈接:
    老人去世數小時后老伴去世 兩人系同一天出生
    北京通州一輛城管執法車撞傷騎車中學生拖行40余米
    安徽貧困縣建豪華辦公樓 占地超8個白宮
    廣西柳江警方焚毀一批賭博器具 案值20余萬元
    個人職稱遭方舟子“打假” 李開復免費開放自傳
    北京海淀區一小區做保安要求性行為被拒扎死妻子
    陜西西安一賣菜男子邊賣土豆邊唱陜北民歌(圖)
    [來源:湖南電視臺] [作者:趙雪浩] [編輯:鄭克姍 實習生曲芷鋒]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