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11月24日消息??兩年前轟動世界的“氣候門”事件,現在又上演“續集”。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每日郵報》在線版11月22日消息稱,新一批東英吉利大學氣候研究小組的電子郵件及其他文檔再遭黑客泄密,其內容均被放到互聯網上。
東英吉利大學此次迅速作出反應,指稱該事件制造者故意選擇在聯合國即將召開南非德班氣候大會前在網上公布這些材料,意圖破壞年終的氣候談判。而由于這批郵件疑似仍為當年被盜但未遭公布的那一批,因而事件發生后,多家外媒網站均有評論稱不看好這種做法,時機與用意過于明顯且不正派。
曾被污“操縱科學”
2009年12月,在全球矚目的哥本哈根氣候大會舉行前,有黑客進入英國東英吉利大學氣候研究部門計算機系統,盜取了1000余封往來于多位世界頂級氣候學家討論氣候問題的郵件和其他3000多份相關文件,并發布到網上,引起轟動。
依據郵件所表述的內容,人們發現,作為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支撐研究單位,支持“氣候異常變暖”的東英吉利大學氣候中心存在嚴重的“操縱數據”的嫌疑。這隨之導致IPCC認定的“人為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導致全球顯著變暖”這一論斷的科學性遭到各界的嚴重質疑。該事件引起全世界針對氣候變化真實性的關注,被媒體稱為“氣候門”。
東英吉利大學在全球氣候研究方面地位卓越,其下屬氣候研究小組的一些數據和結論,亦是聯合國有關氣候報告的重要基礎。因此,該事件出現后,不但IPCC承受空前壓力,人們亦紛紛質疑當時一輪輪氣候談判的科學基礎,對當時的會議結果產生了負面的影響。
而接下來,在對所涉及到的科研人員進行了多方調查之后,東英吉利大學在其氣候研究中涉嫌操縱科學、玩弄數據的指控并未成立,目前,絕大多數科學家仍支持氣候變化的既有結論。
今再遭“暗箭中傷”
與兩年前相比,此次遭到泄露的電子郵件多達5000多封,其余還包括與IPCC有關的大量工作備忘。
不過,通過英國廣播公司對文件內容的檢驗,這批文件可以被證實屬于兩年前被竊取的那一批。
而更引人眼球的是,泄密者同時還發布了寫有自己觀點的文檔,要求世界各國必須拿出巨額資金支持能源技術的發展,以保證2030年之前溫室氣體排放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
對此,事件的當事方東英吉利大學的聲明是:學校的計算機系統近期并未遭到侵入,并且鑒于這些借由俄羅斯某服務器發布的文件資料數量過于龐大,很難證實其真實性。但東英吉利大學認為,這回與2009年那次有相同之處,就是對泄密文件采取不著痕跡的“加工”,即把一些字句脫離上下文關系地“擺出”并“放大”,使句子在沒有來龍去脈的情況下失去了原有的意思,過分“斷章取義”。
郵件接收方和發送方之一的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教授邁克爾·曼恩將這次泄密事件形容為“非常乏味”。他對英國廣播公司稱,一些人其實很清楚他們反駁不了“氣候因人為原因而變化”這一科學事實。
東英吉利大學在聲明中也強調,全球變暖這一論斷已經被包括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地球表面溫度研究小組在內的三個獨立咨詢機構及其大量研究結果所證實。而此次泄密事件對該結論的無視,很大程度上意在再次挑起對全球變暖這一論斷的爭議,并對即將召開的、被公認為非常重要的新一輪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造成不利影響。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